•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勞山餐紫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勞山餐紫霞”出自唐代李白的《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詩句共5個字,詩句拼音為:láo shān cān zǐ xiá,詩句平仄:平平平仄平。

    “勞山餐紫霞”全詩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我昔東海上,勞山餐紫霞
    親見安期公,食棗大如瓜。
    中年謁漢主,不愜還歸家。
    朱顏謝春輝,白發見生涯。
    所期就金液,飛步登云車。
    愿隨夫子天壇上,閑與仙人掃落花。

    分類: 友情

    作者簡介(李白)

    李白頭像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鑒賞

      王屋山在今河南省濟源市西北,自古為道教圣地,號稱“清虛小有洞天”,位居道教十大洞天之首。開元年間,唐玄宗在王屋山為道教上清派宗師司馬承禎敕建陽臺觀,司馬承禎是李白的詩友,可能是應他的邀請,公元744年(唐玄宗天寶三年)的冬天,李白同杜甫一起渡過黃河,去王屋山,他們本想尋訪道士華蓋君,但沒有遇到。可能是這時他們遇到了一個叫孟大融的人,志趣相投,所以李白揮筆給他寫了這首詩。

      值得注意的是,李白在勞山(“嶗山”在古代的另一個寫法)時并沒有當場吟詩,而是在離開嶗山之后不久,以回憶的筆調寫的。滑稽的是,唐朝的大部分皇帝都僅僅因為自認為是道教創始人李聃的后裔而把道教奉為國教,尊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更加滑稽的是,李白僅僅因為也姓李而去湊這個“道教至上”的熱鬧。他之所以去嶗山,是因為唐朝另一位老道吳筠的慫恿。吳因為進士不第而學道,在744年遇到李白之前,已經去嵩山和茅山修煉過多年。李白到了嶗山,印象更深的是海,而不是山,所以,他先說“東海”(東邊的海,泛指,而不是現如今作為專有名詞的“東海”),然后說“勞山”。

      飲食文化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或者說是核心部分。所以很多事物,或者說很多對事物的體驗,都是用飲食來比喻。“餐紫霞”典自顏延年的詩句“本自餐霞人”。這是把紫霞比成了食物。這個比喻在西方人看來,肯定是頗為不雅。但在中國,因為飲食是文化,而且是高雅文化,什么都可以吃,意味著什么都可以文化;所以,李白在嶗山上大張著嘴,做咀嚼紫霞狀,不是什么剎風景的舉動,反而增添了不食人間煙火的仙氣。接下來,還是寫吃。李白慣用夸張法,曾經有“燕山雪花大如席”這樣的狂譬,把棗子比成瓜雖然不是那么張狂,但也夠夸大的。有人從現實主義的角度辯護說,嶗山土肥水富,棗子真有雞蛋般大的。這樣的辯護不僅沒有必要,而且是對李白創作風格的誤解。在我看來,如果是出自李白之口,那么,說“勞山棗子大如雞”,都是可以的。

      況且,這個比喻典自有關安期公的傳說。據《史記》說,安期公吃的棗子大得像瓜。“安期公”本來是瑯琊郡的一位隱士,在海邊以賣藥為生,老而不死,后來得道成仙,被稱為“千歲翁”。他是傳說中的人物,吃的是傳說中的棗子;一個一千歲的人吃的棗子即使沒有100年的生長期,恐怕也有幾十年吧;幾十年的棗子長得像個雞蛋,就不足為奇了。

      秦始皇分天下為36郡,其中之一為瑯琊郡,那時,別說是嶗山,連青島都屬于瑯琊。秦始皇東巡的最后一站就是瑯琊,曾經召見過這位比彭祖還壽長200年的安期公,密談了三天三宿。安期公離開時,給秦始皇留言,“千年之后,求我于蓬萊山下。”因此,有一種傳說認為,秦始皇派遣徐福等人入海去求的就是這位“千歲翁”。李白到了嶗山,當然會聽說或想起這位道教傳說中的神仙,但說他“親見安期公”,是絕對不可能。于是,又有人圓場說,李白所見的是另一個叫“安期公”的人。這樣的解釋累不累啊?李白自己說“親見”就一定是親眼所見了嗎?未必也。《夢游天姥吟留別》曰:“空中聞天雞。”難道天空中真地出現了一只雞,李白真地聽見了它的啼鳴?有人非得窮首皓經地去統計“李白斗酒詩三百”是哪三百首詩,或去考證“白發三千丈”中的“丈”是唐朝的計量單位從而證明“三千丈”是實指,這些都是陋儒的思維?這樣的思維與詩人的思維有天壤之別。

      白居易《長恨歌》起篇就是“漢皇重色思傾國”。瞧,“俺嘲諷的不是你李隆基,而是漢朝的某個昏君。你可別找我的麻煩,讓我吃文字官司啊。”這等于給文字獄打了預防針。李白所拜謁的皇帝就是唐玄宗李隆基,拜見的時間是

      742年,當時他已經41歲了,所以說是“中年謁漢主”。李白堅信自己是天才,而且堅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所以,他是抱著很大的抱負奉召入京的;但到了長安,他發現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唐玄宗自己此時已沉湎于聲色犬馬,只想讓李白當詞臣,給他歌功頌德、粉飾太平,所以只給了一個翰林院的虛職。李白是何等人,哪受得了這等窩囊氣,因此,他感覺頗為“不愜”。他在長安的酒肆、青樓賦閑、荒唐、等待了三年之后,絕望了,也厭倦了。他跟唐玄宗說,自己想還鄉。唐玄宗知道他去意已決,同時知道他未必真想回老家,而是想縱情山水,所以給他寫的手諭是“恩準賜金還山”。縱情山水的人是把山水當成家的,所以“還山”就是“歸家”。

      眼看自己年紀大了,仕途不再有望;于是,李白的濟世之志轉為出世之思。《抱樸子》說,人服了金液就可以成仙,就可以騰云駕霧。在上古,就有神仙以云為車的傳說。詩寫到這里,李白已經沉醉于自己的想象,連車子都為自己準備好了,連在天上的工作都為自己找好了——跟仙人們一起掃掃落花而已。多么輕松、愜意、逍遙。

      唐玄宗是李白詩歌的“粉絲”(fans),李白離開了長安,但他的詩通過各種渠道及時地傳到皇帝的耳朵里。這首嶗山詩激發了唐玄宗對嶗山的濃厚興趣,4年之后,他派遣幾名道士前往嶗山采藥,并將嶗山命名為“輔唐山”,簡直把嶗山視若左臂右膀了。上行下效,嶗山因此而出了名。這不能不歸功于李白的詩篇。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創作背景

      開元年間,唐玄宗在王屋山為道教上清派宗師司馬承禎敕建陽臺觀,司馬承禎是李白的詩友,可能是應他的邀請,公元744年(唐玄宗天寶三年)的冬天,李白同杜甫一起渡過黃河,去王屋山,他們本想尋訪道士華蓋君,但沒有遇到。這時他們見到了一個叫孟大融的人,志趣相投,所以李白揮筆給他寫下了這首詩。

    “勞山餐紫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ì wáng wū shān rén mèng dà róng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

    wǒ xī dōng hǎi shàng, láo shān cān zǐ xiá.
    我昔東海上,勞山餐紫霞。
    qīn jiàn ān qī gōng, shí zǎo dà rú guā.
    親見安期公,食棗大如瓜。
    zhōng nián yè hàn zhǔ, bù qiè hái guī jiā.
    中年謁漢主,不愜還歸家。
    zhū yán xiè chūn huī, bái fà jiàn shēng yá.
    朱顏謝春輝,白發見生涯。
    suǒ qī jiù jīn yè, fēi bù dēng yún chē.
    所期就金液,飛步登云車。
    yuàn suí fū zǐ tiān tán shàng, xián yǔ xiān rén sǎo luò huā.
    愿隨夫子天壇上,閑與仙人掃落花。

    “勞山餐紫霞”平仄韻腳

    拼音:láo shān cān zǐ xiá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

    “勞山餐紫霞”的相關詩句

    “勞山餐紫霞”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勞山餐紫霞”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勞山餐紫霞”出自李白的 《寄王屋山人孟大融》,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