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鳴泉處處弄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鳴泉處處弄潺”全詩
半峰棲霧逢僧濕,絕徑穿云見虎閑。
岸幘正宜巖石上,褰衣時傍竹林間。
夕陽翠看尤好,去路心知是下山。
分類:
《由大林寺尋講經臺,循香爐峰側下山》王慎中 翻譯、賞析和詩意
《由大林寺尋講經臺,循香爐峰側下山》是明代王慎中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千尺飛蘿手自援,
鳴泉處處弄潺。
半峰棲霧逢僧濕,
絕徑穿云見虎閑。
岸幘正宜巖石上,
褰衣時傍竹林間。
夕陽翠看尤好,
去路心知是下山。
譯文:
我親手攀爬著千尺高的藤蘿,
在處處流泉的地方玩耍。
半山腰的云霧中,有僧人濕透了衣袍,
我順著一條崎嶇小徑,穿越云霧看見了一只悠閑的老虎。
我戴著斗笠,恰好適合站在巖石上,
有時候我會披上衣服,靠近竹林間。
夕陽映照下的翠色景色非常美麗,
我心里明白,這條路是下山的路。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在大林寺尋找講經臺,沿著循香爐峰下山的經歷。詩中運用了自然景觀和人物描寫,展現了作者在山中的隨性自在和對自然景色的贊美。
首先,描繪了作者攀爬千尺高的藤蘿,展現了他勇往直前、自力更生的精神。接著,詩中出現了處處流泉的景象,給人以清新宜人的感覺,與作者在自然環境中玩耍的意境相呼應。
在半山腰的云霧中,作者遇到了一位被雨淋濕的僧人,這表現了山中人物的淡泊和超脫。而作者順著一條絕徑,穿越云霧看見了一只悠閑的老虎,這暗示了山中的野趣和與自然的相遇。
詩中還描繪了作者戴著斗笠站在巖石上,穿越竹林間,展現了他與山中環境的融合與共生。最后,夕陽映照下的翠色景色被作者贊美為尤為美好,而作者心知自己即將下山。
整首詩詞以自然山水為背景,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表達了作者在大自然中的閑適自在和對山水的贊美。同時,通過描述自己攀爬、尋找和下山的經歷,詩中還蘊含了一種向往自由和追求心靈解脫的意境。
“鳴泉處處弄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óu dà lín sì xún jiǎng jīng tái, xún xiāng lú fēng cè xià shān
由大林寺尋講經臺,循香爐峰側下山
qiān chǐ fēi luó shǒu zì yuán, míng quán chǔ chù nòng chán.
千尺飛蘿手自援,鳴泉處處弄潺。
bàn fēng qī wù féng sēng shī, jué jìng chuān yún jiàn hǔ xián.
半峰棲霧逢僧濕,絕徑穿云見虎閑。
àn zé zhèng yí yán shí shàng, qiān yī shí bàng zhú lín jiān.
岸幘正宜巖石上,褰衣時傍竹林間。
xī yáng cuì kàn yóu hǎo, qù lù xīn zhī shì xià shān.
夕陽翠看尤好,去路心知是下山。
“鳴泉處處弄潺”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五刪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