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臺圖騕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登臺圖騕褭”全詩
登臺圖騕褭,虛閣待麒麟。
急難征兵遠,瘡痍轉餉頻。
共愁車馬地,歌管自平津。
¤
分類:
《暮秋感懷三首》吳國倫 翻譯、賞析和詩意
《暮秋感懷三首》是明代吳國倫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胡海驚飛檄,
朝廷議徙薪。
登臺圖騕褭,
虛閣待麒麟。
急難征兵遠,
瘡痍轉餉頻。
共愁車馬地,
歌管自平津。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明代末年社會動蕩的景象,以及作者對時局的感懷和憂慮之情。詩中通過一系列意象和隱喻,表達了朝廷的困境、希望和悲傷。
賞析:
這首詩以暮秋為背景,通過描繪胡海(指北方邊疆)的動蕩不安,表達了作者對邊疆局勢的擔憂。"驚飛檄"一句暗示著邊境的戰亂和緊急情況。接著,詩句轉向朝廷內部,提到朝廷討論改變政策以解決問題的議題,其中"徙薪"可能指代政府考慮轉移資源以維護邊疆穩定。
下一段描述了登上臺階的形象,"登臺圖騕褭"暗示著朝廷高層的政治斗爭與權謀。"虛閣待麒麟"則表達了人們對明君的期待和希望。
第三段提到了征兵的困難和邊境地區的災害,"急難征兵遠,瘡痍轉餉頻"表達了國家面臨內憂外患的艱難處境,同時也暗示了財政困難。
最后一段以"共愁車馬地"和"歌管自平津"作結,"共愁車馬地"表達了人們對國家困境的共同憂慮,而"歌管自平津"則暗示著文化藝術的繁榮和人們在困境中尋求慰藉的心情。
整首詩通過描繪朝廷政治、邊疆局勢和人們的憂慮,展現了明代末年社會動蕩的景象。作者利用象征和隱喻的手法,將個人的情感與時代的苦難相結合,表達了對國家命運的憂慮和對美好未來的向往。
“登臺圖騕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ù qiū gǎn huái sān shǒu
暮秋感懷三首
hú hǎi jīng fēi xí, cháo tíng yì xǐ xīn.
胡海驚飛檄,朝廷議徙薪。
dēng tái tú yǎo niǎo, xū gé dài qí lín.
登臺圖騕褭,虛閣待麒麟。
jí nàn zhēng bīng yuǎn, chuāng yí zhuǎn xiǎng pín.
急難征兵遠,瘡痍轉餉頻。
gòng chóu chē mǎ dì, gē guǎn zì píng jīn.
共愁車馬地,歌管自平津。
¤
“登臺圖騕褭”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