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已迷來處路”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回首已迷來處路”全詩
回首已迷來處路,此身知又墮風煙。
分類:
《廬山紀游》陳叔通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廬山紀游》
噓云成海海翻綿,
眼底歸程欲不前。
回首已迷來處路,
此身知又墮風煙。
中文譯文:
吹拂的云朵像海一樣翻滾連綿,
眼底的歸途似乎不愿前行。
回首望去,已迷失了來時的路,
我這個身軀又被風煙所困擾。
詩意和賞析:
《廬山紀游》是現代詩人陳叔通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人以廬山為背景,表達了內心的迷茫和矛盾情感。
詩的開頭描述了廬山上云海的壯麗景色,用“噓云成海海翻綿”來形容云朵的浩渺如海、連綿不絕。這種景象給人一種宏偉壯觀的感受。
然而,在這壯麗的景色下,詩人的目光卻不愿意繼續前行,他感到歸途的眼底深處似乎有一種阻力和遲疑,用“眼底歸程欲不前”表達了內心的猶豫和困惑。這里可以理解為詩人在思考人生的歸宿和前進的方向,對未來充滿了疑問和迷茫。
在回首過去時,詩人發現自己已迷失了來時的路,用“回首已迷來處路”來表達自己對過去的迷茫和困惑。這句詩也可以理解為對人生歷程的反思,對過去的選擇和經歷充滿了疑惑和懊悔。
最后兩句“此身知又墮風煙”,表達了詩人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和矛盾。詩人將自己的身軀比作被風煙所困擾的存在,暗示了他內心的苦悶和無奈。
整首詩通過對廬山景色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內心的迷茫、矛盾和無力感。詩人表達了對人生意義和歸宿的思考,以及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和困惑。這首詩雖然簡短,但通過意象的運用和情感的抒發,給人一種深思熟慮的感覺,引發讀者對生命和人生的思考。
“回首已迷來處路”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ú shān jì yóu
廬山紀游
xū yún chéng hǎi hǎi fān mián, yǎn dǐ guī chéng yù bù qián.
噓云成海海翻綿,眼底歸程欲不前。
huí shǒu yǐ mí lái chù lù, cǐ shēn zhī yòu duò fēng yān.
回首已迷來處路,此身知又墮風煙。
“回首已迷來處路”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七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