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聲清磬落松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數聲清磬落松梢”全詩
老衲有時閑不得,數聲清磬落松梢。
分類:
《文殊院》黃起溟 翻譯、賞析和詩意
《文殊院》是一首清代詩詞,作者是黃起溟。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亂云堆里結孤茅,
云作齋糧石作巢。
老衲有時閑不得,
數聲清磬落松梢。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寺廟里的僧人的生活。詩中的文殊院是一個僻靜的寺廟,被亂云所籠罩,寺廟里是孤獨的茅草屋,云彩成為他的齋食,石頭成為他的居所。盡管在這個僻靜的環境中,老僧卻無法常常閑適自在,他只能偶爾享受一些寧靜,當他敲擊清磬時,磬聲落在松樹的枝梢上,帶來一片寧靜。
賞析:
這首詩通過簡潔的詞句和意象描繪了僧人在僻靜的文殊院中的生活。首句“亂云堆里結孤茅”,以“亂云堆”形容僧人所處的環境,給人一種荒涼和孤獨的感覺。接著,“云作齋糧石作巢”,將云彩和石頭與僧人的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形象地表達了他的清貧和苦修的生活狀態。
接下來的兩句“老衲有時閑不得,數聲清磬落松梢”揭示了僧人的內心狀況。盡管他身處僻靜的文殊院,但由于種種原因,他無法常常享受寧靜。然而,當他有機會敲擊清磬時,磬聲落在松樹的枝梢上,帶來一片寧靜。這種寥寥數語中的寧靜,通過聲音的落在松樹上,給人一種靜謐的畫面感。
整首詩以簡短的形式表達了僧人在寺廟中的清貧生活和內心的寂靜追求。通過對環境和聲音的描寫,展示了寺廟的僻靜和僧人的虔誠修行,以及他們在這種環境中的生活狀態。整首詩以簡潔凝練的語言傳達了一種寧靜與內省的意境,使讀者在寥寥數語中感受到寺廟的寧靜和僧人的精神境界。
“數聲清磬落松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én shū yuàn
文殊院
luàn yún duī lǐ jié gū máo, yún zuò zhāi liáng shí zuō cháo.
亂云堆里結孤茅,云作齋糧石作巢。
lǎo nà yǒu shí xián bù dé, shù shēng qīng qìng luò sōng shāo.
老衲有時閑不得,數聲清磬落松梢。
“數聲清磬落松梢”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三肴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