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讀儒書舉世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僧讀儒書舉世稀”全詩
上都香火安禪久,東國林泉徇眾歸。
道在莫從形相索,身間都覺利名非。
靈巖到日秋應晚,還寫新詩遍翠微。
分類:
《送靈巖道光大師》蔡冠卿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靈巖道光大師》是宋代蔡冠卿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僧讀儒書舉世稀,
惟師精學出塵機。
上都香火安禪久,
東國林泉徇眾歸。
道在莫從形相索,
身間都覺利名非。
靈巖到日秋應晚,
還寫新詩遍翠微。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蔡冠卿送別靈巖道光大師的場景。道光大師是一位博學多才的僧人,他將儒家經典融入佛教修行的機緣巧合。在上都(指京師)的寺廟中,他長期安心修行,成為眾人景仰的對象。然而,他決定返回東國,回到林泉之間,與眾人一起共同修行。蔡冠卿認為,真正的修行之道不應該追求虛名和物質利益,而是要超越形相的束縛。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展示了蔡冠卿對道光大師的敬重和思考。詩中的“僧讀儒書舉世稀”表明道光大師在學識上的卓越,將儒家思想與佛教修行結合起來。他在上都修行已久,成為人們景仰的對象。然而,他決定回到東國林泉,與眾人一起修行,這體現了他對修行道路的真正追求。
詩中的“道在莫從形相索,身間都覺利名非”表達了蔡冠卿對修行的理解。他認為真正的道不應該被形相所束縛,而個人的名利也不能成為追求道的目標。這種超越物質欲望和虛名虛利的思想體現了佛教的精神。
最后兩句“靈巖到日秋應晚,還寫新詩遍翠微”則表達了蔡冠卿對道光大師的遺憾和祝福。蔡冠卿認為,道光大師應該在靈巖待得更久一些,但他相信道光大師將繼續以新的詩歌表達自己的修行心得。
這首詩詞通過簡練而深刻的語言,展現了蔡冠卿對道光大師的敬佩和對修行道路的思考。詩中融合了佛教和儒家的思想,表達了對超越物欲和名利追求的追尋,以及對真正修行者的贊美和祝福。
“僧讀儒書舉世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líng yán dào guāng dà shī
送靈巖道光大師
sēng dú rú shū jǔ shì xī, wéi shī jīng xué chū chén jī.
僧讀儒書舉世稀,惟師精學出塵機。
shàng dōu xiāng huǒ ān chán jiǔ, dōng guó lín quán xùn zhòng guī.
上都香火安禪久,東國林泉徇眾歸。
dào zài mò cóng xíng xiāng suǒ, shēn jiān dōu jué lì míng fēi.
道在莫從形相索,身間都覺利名非。
líng yán dào rì qiū yīng wǎn, hái xiě xīn shī biàn cuì wēi.
靈巖到日秋應晚,還寫新詩遍翠微。
“僧讀儒書舉世稀”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