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海橫秦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東海橫秦望”全詩
千巖泉灑落,萬壑樹縈回。
東海橫秦望,西陵繞越臺。
湖清霜鏡曉,濤白雪山來。
八月枚乘筆,三吳張翰杯。
此中多逸興,早晚向天臺。
作者簡介(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送友人尋越中山水翻譯及注釋
翻譯
聽說你要去會稽山,那里最適合你這樣才比謝靈運的人。
你會看到千巖清泉灑落,萬壑綠樹縈回。
東海橫垣秦望山下,當初秦始皇就在那里眺望東海,西陵山圍繞越宮高臺。
鏡湖如清霜覆蓋的明鏡,海濤洶涌如雪山飛來。
八月的浙江就等待你這支枚乘的生花妙筆去攬勝,三吳的美食佳肴就等著你張翰似的美食家去品嘗。
那里逸興多多,你可一定去上天臺山逛逛,不到天臺山就沒有到浙江。
注釋
①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江紹興。
②稽山:會稽山,在今浙江紹興。
③謝客:即謝靈運,浙江會稽人,東晉名將謝玄之孫,小名“客”,人稱謝客。
④枚乘:西漢辭賦家,古淮陰人。因在七國叛亂前后兩次上諫吳王而顯名。
⑤張翰:西晉文學家,吳郡吳縣人。齊王執政,辟為大司馬東曹掾,見禍亂興,以秋風起思鱸魚為由辭官而歸。
⑥天臺:天臺山,在今浙江臺州。
送友人尋越中山水創作背景
李白曾多次到達浙江,在天寶(唐玄宗年號,742~756)年間就有數次入越的記載,因此他對越中山水景物比較熟悉。此詩極度贊美的越中的青山秀水及風物美食。送友人尋越中山水鑒賞
整首詩極度贊美的越中的青山秀水及風物美食。此詩對仗工整,表現出李白作品少有的整飭美,另外詩中移動鏡頭的運用,賦予作品強烈的動感,極富震撼力。如“湖清霜鏡曉,濤白雪山來”,一方面寫小舟前行,另一方面寫大浪從對面排沓而來,相向而動,強化了大浪的動感,讓人驚為雪山傾倒,體現出很強的視覺沖擊力。全詩共計十二句六十字,表達了對浙江山水風物以及友人才干人品的贊美。此詩對仗工整,表現出李白作品少有的整飭美,另外詩中移動鏡頭的運用,賦予作品強烈的動感,極富震撼力。如“湖清霜鏡曉,濤白雪山來”,一方面寫小舟前行,另一方面寫大浪從對面排沓而來,相向而動,強化了大浪的動感,讓人驚為雪山傾倒,體現出很強的視覺沖擊力。全詩表達了對浙江山水風物以及友人才干人品的贊美。
整首詩里表現出了李白對大自然有著強烈的感受力,他善于把自己的個性融化到自然景物中去,使他筆下的山水丘壑也無不具有理想化的色彩。他用胸中之豪氣賦予山水以崇高的美感,他對自然偉力的謳歌,也是對高瞻遠矚、奮斗不息的人生理想的禮贊,超凡的自然意象是和傲岸的英雄性格渾然一體的。在詩中,詩人靈動飛揚,豪氣縱橫,像天上的云氣;他神游八極,自由馳騁,像原野上的奔馳的駿馬。在詩里,詩人一掃世俗的塵埃,完全恢復了他仙人的姿態:上窮碧落下黃泉。他的浪漫、癲狂、愛恨情仇,寂寞與痛苦、夢與醒,他的豪氣義氣,他的漂泊,全都達于極端。他的詩歌創作帶有強烈的主觀色彩,主要側重抒寫豪邁氣概和激昂情懷,很少對客觀事物和具體時間做細致的描述。灑脫不羈的氣質、傲視獨立的人格、易于觸動而又易爆發的強烈情感。
“東海橫秦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yǒu rén xún yuè zhōng shān shuǐ
送友人尋越中山水
wén dào jī shān qù, piān yí xiè kè cái.
聞道稽山去,偏宜謝客才。
qiān yán quán sǎ luò, wàn hè shù yíng huí.
千巖泉灑落,萬壑樹縈回。
dōng hǎi héng qín wàng, xī líng rào yuè tái.
東海橫秦望,西陵繞越臺。
hú qīng shuāng jìng xiǎo, tāo bái xuě shān lái.
湖清霜鏡曉,濤白雪山來。
bā yuè méi chéng bǐ, sān wú zhāng hàn bēi.
八月枚乘筆,三吳張翰杯。
cǐ zhōng duō yì xìng, zǎo wǎn xiàng tiān tāi.
此中多逸興,早晚向天臺。
“東海橫秦望”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仄韻) 上聲十七筱 (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