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無定姿”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浮云無定姿”全詩
一朝化頑石,千古遺空山。
天地亦幻物,誰能詰其端。
分類:
作者簡介(鄧牧)
鄧牧(1246—1306),元代思想家。字牧心,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年十余歲,讀《莊》、《列》,悟文法,下筆多仿古作。
《九鎖山十詠·云根石》鄧牧 翻譯、賞析和詩意
《九鎖山十詠·云根石》是宋代鄧牧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以及賞析:
中文譯文:
浮云無定姿,
滅沒須臾閑。
一朝化頑石,
千古遺空山。
天地亦幻物,
誰能詰其端。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九鎖山的景象,表達了對人世間事物無常和虛幻性質的思考。作者以九鎖山的云根石為象征,表達了對世事變幻無常、時光流轉的感慨,并提出了對天地萬物真實本質的質疑。
賞析:
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深遠的哲理和思考。首先,作者以浮云形容人世間萬物的無定姿態,強調了世事無常、變化無常的特點。浮云隨風飄散,轉瞬即逝,就像人生中的各種事物,瞬息萬變,不可捉摸。其次,作者以滅沒須臾閑來描述事物的短暫性,表達了人生轉瞬即逝的感慨。人們往往在追求名利和欲望的過程中,忽略了時間的流逝,最終一切都會消失于無形之中。接著,詩中出現了九鎖山的云根石,它被化喻為“頑石”,強調了時間的長久和事物的傳承。當一朝間這塊頑石被磨礪、改變時,它將成為千古留存的空山。最后,作者提出了對天地萬物真實本質的質疑。他認為天地萬物都是幻物,隱藏著無法被完全揭示的真實本質。詩中的問句“誰能詰其端”表達了作者對真理和宇宙奧秘的追問,強調了人類對于宇宙真理的無限探索和思考。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對世事無常、時間流逝和宇宙奧秘的思考。它提醒人們珍惜當下,思考生命的意義,同時也激發了人們對真理和宇宙的無限探索欲望。
“浮云無定姿”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ǔ suǒ shān shí yǒng yún gēn shí
九鎖山十詠·云根石
fú yún wú dìng zī, miè méi xū yú xián.
浮云無定姿,滅沒須臾閒。
yī zhāo huà wán shí, qiān gǔ yí kōng shān.
一朝化頑石,千古遺空山。
tiān dì yì huàn wù, shuí néng jí qí duān.
天地亦幻物,誰能詰其端。
“浮云無定姿”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