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山歸去有精廬”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故山歸去有精廬”全詩
綴盂應供王城久,鏤管賡吟友社馀。
衲擁蘭芽新賜服,帙收貝葉舊翻收。
蕭然壁觀芝巖上,從此身名與世疏。
分類:
《送梵才大師歸天臺》刁約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梵才大師歸天臺》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刁約。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京洛風塵弊客裾,
故山歸去有精廬。
綴盂應供王城久,
鏤管賡吟友社馀。
衲擁蘭芽新賜服,
帙收貝葉舊翻收。
蕭然壁觀芝巖上,
從此身名與世疏。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個名叫梵才的大師回到天臺山的情景。梵才是一位遠離塵世的僧人,他穿著破舊的僧袍,受盡京洛的風塵之苦。然而,他決定返回故鄉的天臺山,因為在那里有一座精美的廬舍等待著他。他曾在王城供奉佛像,長期與吟友們在社交場合中共同欣賞音樂。現在,他身著新賜的僧袍,擁有新的衣物。他將舊的佛經收入貝葉書冊中,珍藏起來。他靜靜地坐在芝巖上的壁觀(禪修寺院),與世界疏離,從此追求自我的修行。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僧人回歸天臺山的場景,展現了禪修者返璞歸真、超脫塵世的志向。詩中通過對梵才的描寫,表達了作者對禪修生活的向往和推崇。
首先,詩詞開篇用"京洛風塵弊客裾"形象地描繪了梵才身穿破舊僧袍的情景,凸顯了他在塵世中的辛酸和艱辛。接著,詩人描寫了梵才歸去故山,有一座精廬等待他的情景,表現了禪修者回歸本真、尋求內心安寧的愿望。
接下來的兩句"綴盂應供王城久,鏤管賡吟友社馀",描繪了梵才曾在王城供奉佛像,并與吟友們在社交場合中共同欣賞音樂的情景。這里展現了梵才過去的社交生活,與現在的禪修生活形成鮮明對比。
詩的后半部分,描述了梵才得到新賜的僧袍,將舊的佛經收入貝葉書冊中的情景。這表明他在修行中得到了新的啟示和資糧,并將之珍藏起來。
最后兩句"蕭然壁觀芝巖上,從此身名與世疏"表達了梵才離世俗的決心,他靜坐在禪修寺院的壁觀上,與世界疏離,專注于自我的修行。
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勾勒出禪修者的境界,表達了作者對禪修生活的崇敬之情,同時也反映了宋代士人追求內心寂靜和超脫塵世的思慕。這首詩詞通過對梵才的描寫,展現了禪修者返璞歸真、超脫塵世的心境,同時也啟發人們思考生活中的追求和價值。
“故山歸去有精廬”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fàn cái dà shī guī tiān tāi
送梵才大師歸天臺
jīng luò fēng chén bì kè jū, gù shān guī qù yǒu jīng lú.
京洛風塵弊客裾,故山歸去有精廬。
zhuì yú yìng gòng wáng chéng jiǔ, lòu guǎn gēng yín yǒu shè yú.
綴盂應供王城久,鏤管賡吟友社馀。
nà yōng lán yá xīn cì fú, zhì shōu bèi yè jiù fān shōu.
衲擁蘭芽新賜服,帙收貝葉舊翻收。
xiāo rán bì guān zhī yán shàng, cóng cǐ shēn míng yǔ shì shū.
蕭然壁觀芝巖上,從此身名與世疏。
“故山歸去有精廬”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