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玄問學淵源遠”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參玄問學淵源遠”全詩
鵬翼扶搖驚斥鷃,鳳翔寥廓舞靈鵝。
參玄問學淵源遠,友許游從日月多。
誰袖親篇來古剡,夜寒不覺聳肩哦。
分類:
《和曾原伯寄超化舉長老》高文虎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曾原伯寄超化舉長老》是宋代高文虎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文聲宮祉韻鸞和,
素履冰霜凜節柯。
鵬翼扶搖驚斥鷃,
鳳翔寥廓舞靈鵝。
參玄問學淵源遠,
友許游從日月多。
誰袖親篇來古剡,
夜寒不覺聳肩哦。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幅以文學音韻為宮殿、凝聚著祥和氣息的畫面。詩人表達了對友人曾原伯的贊美和祝福之情,以及對傳統文化和學問的追求和崇高敬意。
賞析:
這首詩詞以婉轉華麗的詞藻和意象豐富的描寫展示了高文虎的才華。下面是對每個句子的解析:
1. "文聲宮祉韻鸞和":文聲指的是文學的聲音,宮祉指的是宮殿里的慶祝,韻鸞和表示音韻和諧。這句描繪了文學的魅力和音韻的美好。
2. "素履冰霜凜節柯":素履指的是樸素的鞋履,冰霜凜節柯表示冬天的堅冰和堅貞的品質。這句表達了作者堅貞不屈的精神和高尚品德。
3. "鵬翼扶搖驚斥鷃":鵬翼指的是巨大的鳥翅膀,扶搖意味著飛翔。這句描述了作者的才能和壯志,以及對平庸的鄙視。
4. "鳳翔寥廓舞靈鵝":鳳翔指的是鳳凰的飛翔,寥廓表示空曠。這句描繪了詩人的高飛遠翔和舞動的靈動之態。
5. "參玄問學淵源遠":參玄指的是探索玄學,淵源遠表示深厚的根基。這句表達了作者對學問的探索和追求,以及對古代智慧的尊敬。
6. "友許游從日月多":友許指的是友人相許,游從表示同游。這句表達了作者與友人一同游歷的愿望,共同領略日月之美。
7. "誰袖親篇來古剡":誰袖指的是誰的衣袖,親篇表示親自作品。這句描繪了作者親自創作并傳承古代文化的場景。
8. "夜寒不覺聳肩哦":夜寒指的是寒冷的夜晚,聳肩表示顫抖。這句表達了作者在寒冷的夜晚中,對古代文化的崇敬和敬畏之情。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瑰麗的描寫、富有情感的表達和對傳統文化的贊美,展示了高文虎對友人和學問的真摯情感,詩詞《和曾原伯寄超化舉長老》是宋代高文虎所作。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文聲宮祉韻鸞和,
素履冰霜凜節柯。
鵬翼扶搖驚斥鷃,
鳳翔寥廓舞靈鵝。
參玄問學淵源遠,
友許游從日月多。
誰袖親篇來古剡,
夜寒不覺聳肩哦。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文學的聲音在宮殿中祥和鸞和,作者的品質如素履踏過冰霜一般堅貞不屈。鵬翼的翱翔驚動了喧鬧的鷃鳥,鳳凰翱翔在廣闊的天地間,舞動著靈動的鵝群。作者探索玄學,追問學問的深度源遠,與友人相約游歷,一同領略日月的遼闊。他自己親自創作并傳承古代文化,誰的衣袖拂過這些親自書寫的篇章,讀者在夜寒中不禁會為之肅然起敬。
賞析:
這首詩詞運用了華麗的辭藻和豐富的意象,展現了高文虎的才華。以下是對每句詩句的分析:
1. "文聲宮祉韻鸞和":詩人以文學之聲比喻為宮殿慶典,意味著文學的莊嚴和和諧。
2. "素履冰霜凜節柯":表達了作者品質堅貞不屈,如同踏過冰霜的鞋子一般。
3. "鵬翼扶搖驚斥鷃":描繪了作者的才能和雄心壯志,宛如鵬鳥展翅高飛,驚動了平庸的鷃鳥。
4. "鳳翔寥廓舞靈鵝":形容了鳳凰翱翔在廣闊的天地之間,與靈動的鵝群一同起舞。
5. "參玄問學淵源遠":表達了作者對學問的追求,對知識淵源的敬畏,參透玄學的奧義。
6. "友許游從日月多":表達了與友人共同游歷的愿望,一同領略日月之美。
7. "誰袖親篇來古剡":表達了作者親自創作并傳承古代文化的決心和自豪。
8. "夜寒不覺聳肩哦":在寒冷的夜晚,讀者不禁為作者的才華與對古代文化的敬畏而肅然起敬。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華麗的描寫和對傳統文化的贊美,展示了高文虎對友人和學問的真摯情感,以及他對古代文化的熱愛和敬仰之情。
“參玄問學淵源遠”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céng yuán bó jì chāo huà jǔ zhǎng lǎo
和曾原伯寄超化舉長老
wén shēng gōng zhǐ yùn luán hé, sù lǚ bīng shuāng lǐn jié kē.
文聲宮祉韻鸞和,素履冰霜凜節柯。
péng yì fú yáo jīng chì yàn, fèng xiáng liáo kuò wǔ líng é.
鵬翼扶搖驚斥鷃,鳳翔寥廓舞靈鵝。
cān xuán wèn xué yuān yuán yuǎn, yǒu xǔ yóu cóng rì yuè duō.
參玄問學淵源遠,友許游從日月多。
shuí xiù qīn piān lái gǔ shàn, yè hán bù jué sǒng jiān ó.
誰袖親篇來古剡,夜寒不覺聳肩哦。
“參玄問學淵源遠”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三阮 (仄韻) 去聲十四愿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