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壺影裹漏聲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蓬壺影裹漏聲殘”全詩
碧浮金鼎香脂暖,紅閃銀臺燭淚乾。
艷曲喜聽催折近,狂歌自覺入腔難。
賞心樂事輸年少,一點間愁了不干。
分類:
作者簡介(黃庚)
黃庚,字星甫,號天臺山人,天臺(今屬浙江)人。出生宋末,早年習舉子業。元初“科目不行,始得脫屣場屋,放浪湖海,發平生豪放之氣為詩文”。以游幕和教館為生,曾較長期客越中王英孫(竹所)、任月山家。與宋遺民林景熙、仇遠等多有交往,釋紹嵩《亞愚江浙紀行集句詩》亦摘錄其句。卒年八十馀。晚年曾自編其詩為《月屋漫稿》。事見本集卷首自序及集中有關詩文。 黃庚詩,以原鐵琴銅劍樓藏四卷抄本(今藏北京圖書館)為底本。校以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簡稱四庫本)。兩本卷次不同,文字亦各有錯誨空缺,而底本多出校本詩十馀首。
《夜坐》黃庚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夜坐》
飛觴醉月未央天,蓬壺影裹漏聲殘。
碧鼎金脂香暖煖,紅燭銀臺淚火干。
喜聽催折艷曲近,自覺狂歌入腔難。
賞心樂事輸年少,愁事一點不干。
詩意:此詩以夜晚的酒宴為背景,表達了詩人的心境和觸動。詩中的"飛觴醉月"意味著宴會的氣氛濃郁,人們歡聚一堂,飲酒作樂。"蓬壺影裹漏聲殘"描繪了酒席的盡歡之時,時間已經很晚,只剩下蓬壺里的倒影和漏刻的聲音。"碧鼎金脂香暖煖,紅燭銀臺淚火干"用色彩和光影來形容宴會的細節,讓人感受到酒宴的熱鬧和溫馨。
詩人喜歡聽艷曲,但自覺唱不上調,用"喜聽催折艷曲近,自覺狂歌入腔難"來形容自己的情感和表達困境。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年少時的無憂無慮和對憂愁的逃避,但他意識到這些憂愁已經無法避免。
賞析:此詩以細膩而流暢的筆觸描繪了一個夜晚酒宴的場景,融入了作者自己的情感和對生活的思考。通過對色彩、光影的描繪和押韻的運用,使得整首詩在形式和意境上達到了較高的藝術效果。詩人通過描繪酒宴的細節和自己的內心矛盾,表達了對生活的感受和對憂愁的思考,給讀者以深刻的共鳴和反思。整首詩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對比,展示了作者的才情和對生活的洞察力。
“蓬壺影裹漏聲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è zuò
夜坐
zuì yuè fēi shāng xìng wèi lán, péng hú yǐng guǒ lòu shēng cán.
醉月飛觴興未闌,蓬壺影裹漏聲殘。
bì fú jīn dǐng xiāng zhī nuǎn, hóng shǎn yín tái zhú lèi gān.
碧浮金鼎香脂暖,紅閃銀臺燭淚乾。
yàn qū xǐ tīng cuī zhé jìn, kuáng gē zì jué rù qiāng nán.
艷曲喜聽催折近,狂歌自覺入腔難。
shǎng xīn lè shì shū nián shào, yì diǎn jiān chóu liǎo bù gàn.
賞心樂事輸年少,一點間愁了不干。
“蓬壺影裹漏聲殘”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