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國十年老盡、少年心。”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去國十年老盡、少年心。”全詩
梅破知春近。
夜闌風細得香遲。
不道曉來開遍、向南枝。
玉臺弄粉花應妒。
飄到眉心住。
平生個里愿杯深。
去國十年老盡、少年心。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虞美人·宜州見梅作》黃庭堅 翻譯及注釋
翻譯
在宜州看到梅花開放,知道春天即將來臨。夜盡時,遲遲聞不到梅花的香味,以為梅花還沒有開放;早晨起來,才發現在面南的枝條上已開滿了梅花,真是沒有想到。女子在鏡臺前化妝,引起了梅花的羨妒,就飄落在她的眉心上。要在平常見到這種景象,便希望暢懷酣飲;現在就不同了,自從被貶離開汴京,十年來,那種青年人的情懷、興致已經不存在了。
注釋
①宜州:今廣西宜山縣一帶。
②梅破知春近:梅花綻破花蕾開放,預示著春天的來臨。
③開遍向陽枝:南枝由于向著太陽,故先開放。
④“玉臺”二句:玉臺,傳說中天神的居處,也指朝廷的宮室。
⑤弄粉:把梅花的開放比作天宮“弄粉”。
⑥飄到眉心住: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臥于含章殿下。梅花落于公主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詞中意謂由于群花的妒忌,梅花無地可立,只好移到美人的眉心停住,古代婦女化妝時常在眉心點梅花砂痣。
⑦“平生個里愿杯深”兩句:年輕時遇到良辰美景,總是盡興喝酒,可是經十年貶謫之后,再也沒有這種興致了。個里,個中、此中。去國,離開朝廷。
《虞美人·宜州見梅作》黃庭堅 鑒賞二
黃庭堅因作《承天院塔記》,朝廷指為“幸災謗國”,被除名,押送宜州編管。本詞作于宋徽宗崇寧三年(1104)到達宜州的當年冬天。他初次被貶是宋哲宗紹圣元年(1094),至此恰好十年。梅花象征著清高孤傲,堅貞不屈,詞人在貶謫遷徙的逆境中,常用梅花的精神激勵自己。上片開首一句便以驚喜的口吻說“天涯也有江南信”。在他眼中,梅開是光明、希望和美的化身,她原來盛開于江南一帶,現在在天涯海角的荒蠻之地突然開放,真是令人喜不自禁,這意味著春天的來臨。他不僅歡呼春天的到來,更對自己人生之旅的冬天即將過去充滿信心。“夜闌”二句是對“梅破”景象的具體描寫:因夜闌風細,自己以為梅花尚未開放,殊不知,清晨一看,梅花已經開滿向南的枝頭,先抑后揚,跌宕有姿。
下片,“玉臺”二句寫梅花的開放引起群花的妒忌,只好住到美人眉心,比喻自己在朝廷受到小人的排擠毀謗,遠謫天涯,雖然塊壘在胸,但仍不乏信心。最后“平生”兩句,慨嘆自己命運的坎坷,每日只能以酒澆愁,離京十年,“老盡少年心”,深沉又悲涼的表露昔日的少年心被人世的風霜消磨殆盡,黯然情傷,但并不消沉。擬人化的寫法,形象、生動;聯系詞人身世,蘊含豐富,耐人咀嚼。整體風格樂觀爽朗。
《虞美人·宜州見梅作》黃庭堅 鑒賞一
此詞為山谷因寫《承天院塔記》被朝廷指為“幸災謗國”而貶謫地處西南的邊地宜州后所作。全詞以詠梅為中心,把天涯與江南、垂老與少年、去國十年與平生作了一個對比性總結,既表現出天涯見梅的喜悅,朝花夕拾的欣慰,又抒寫不勝今昔之慨,表現出作者心中郁結的不平與憤懣。
“天涯也有江南信,梅破知春近”。宜州地近海南,去京國數千里,說是“天涯”不算夸張。到貶所居然能看到江南常見的梅花,作者很詫異。“梅破知春”,這不僅是以江南梅花多冬末春初開放,意謂春天來臨;而且是側重于地域的聯想,意味著“天涯”也無法隔斷“江南”與我的聯系(作者為江西修水人,地即屬江南)。“也有”,是始料未及、喜出望外的口吻,顯見環境比預料的好。
緊接二句則由“梅破”,寫到梅開。梅花開得那樣早,那樣突然,夜深時嗅到一陣暗香,沒能想到什么緣故,及至“曉來”才發現向陽的枝頭已開繁了。
雖則“開遍”,卻僅限于“向南枝”,不失為早梅,令人感到新鮮,喜悅。“夜闌(其時聲息俱絕,暗香易聞)風細(恰好傳遞清香)”時候才“得香”,故云“遲”。此處用筆細致。“也有”表現出第一次驚喜,“不道”則表現出又一次意外,作者驚喜不迭之情,溢于言表。
至此,作者已滿懷江南之春心。一個關于梅花的浪漫故事,遂見于作者筆端。《太平御覽。時序部》引《雜五行書》:“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臥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公主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一句“玉臺弄粉花應妒,飄到眉心住”不但將舊典翻出新意,而且還表現出一個被貶的老人觀梅以致忘懷得失的心情,暗伏下文“少年心”三字。
想到往日賞梅,對著如此美景(“個里”,此中,這樣的情景中),總想把酒喝個夠;但現不同了,經過十年的貶謫,宦海沉淪之后,不復有少年的興致了。結尾詞情上是一大兜轉,“老”加上“盡”的程度副詞,更使拗折而出的郁憤之情得到充分表現。用“愿杯深”來代言興致好,亦形象有味。
這首詞寫得極為深摯,是山谷孤清抑郁的人格風貌的寫照。全詞由景入手,婉曲細膩;以情收結,直抒胸臆。整首詞風格疏宕,頗具韻味。
作者先寫在邊地宜州看到梅含苞欲放,接著寫夜晚微風中傳來梅花幽香,最后寫早晨梅花開滿枝頭。由“梅破”到“得香”再到“開遍”,作者很有層次地描寫了梅花。
《虞美人·宜州見梅作》黃庭堅 創作背景
黃庭堅因作《承天院塔記》,朝廷指為“幸災謗國”,被除名,押送宜州編管。詞作于宋徽宗崇寧三年(1104)到達宜州的當年冬天。他初次被貶是宋哲宗紹圣元年(1094),至此恰好十年。“去國十年老盡、少年心。”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ú měi rén yí zhōu jiàn méi zuò
虞美人·宜州見梅作
tiān yá yě yǒu jiāng nán xìn.
天涯也有江南信。
méi pò zhī chūn jìn.
梅破知春近。
yè lán fēng xì dé xiāng chí.
夜闌風細得香遲。
bù dào xiǎo lái kāi biàn xiàng nán zhī.
不道曉來開遍、向南枝。
yù tái nòng fěn huā yīng dù.
玉臺弄粉花應妒。
piāo dào méi xīn zhù.
飄到眉心住。
píng shēng gè lǐ yuàn bēi shēn.
平生個里愿杯深。
qù guó shí nián lǎo jǐn shào nián xīn.
去國十年老盡、少年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