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提籠忘采葉,昨夜夢漁陽。”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提籠忘采葉,昨夜夢漁陽。”出自唐代張仲素的《春閨思》, 詩句共12個字,詩句拼音為:tí lóng wàng cǎi yè, zuó yè mèng yú yáng.,詩句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仄平平。

    “提籠忘采葉,昨夜夢漁陽。”全詩

    《春閨思》
    裊裊城邊柳,青青陌上桑。
    提籠忘采葉,昨夜夢漁陽

    分類: 閨怨女子思念

    作者簡介(張仲素)

    張仲素頭像

    張仲素(約769~819)唐代詩人,字繪之。符離(今安徽宿州)人,郡望河間鄚縣(今河北任丘)。貞元十四年(798)進士,又中博學宏詞科,為武寧軍從事,元和間,任司勛員外郎,又從禮部郎中充任翰林學士,遷中書舍人。張仲素擅長樂府詩,善寫思婦心情。如"裊裊城邊柳,青青陌上桑。提籠忘采葉,昨夜夢漁陽"(《春閨思》),"夢里分明見關塞,不知何路向金微"(《秋閨思》),刻畫細膩,委婉動人。其他如《塞下曲》等,語言慷慨,意氣昂揚,歌頌了邊防將士的戰斗精神。

    《春閨思》張仲素 古詩翻譯及注釋

    翻譯
    城墻邊依依細柳,小路旁青青嫩桑。
    提著籃忘了采葉,昨夜又夢到漁陽。

    注釋
    ⑴裊(niǎo)裊:纖長柔美貌。明楊慎 《升庵詩話·余延壽折楊柳》:“大道連國門,東西種楊柳。葳蕤君不見,裊裊垂來久。”
    ⑵陌(mò)上:路旁。陌,田間小路。
    ⑶葉:此處指桑葉。
    ⑷漁陽:古代郡名,治所在今天津薊縣。因此處邊陲,常陳重兵把守,后世遂用以指稱邊境征戍之地。

    《春閨思》張仲素 古詩賞析

      風俗畫畫家畫不出時間的延續,須選“包孕最豐富的片刻”畫之,使人從一點窺見事件的前因后果。這一法門,對短小的文學樣式似乎也合宜,比如某些短篇小說高手常用“不了了之”的辦法,不到情事收場先行結束故事,任人尋味。而唐人五絕名篇也常有這種手法的運用,張仲素《《春閨思》張仲素 古詩》就是好例。

      這詩的詩境很像畫,甚而有幾分像雕塑。“裊裊城邊柳,青青陌上桑”。城邊、陌上、柳絲與桑林,已構成一幅春郊場景。“裊裊”寫出柳條依人的意態,“青青”是柔桑逗人的顏色,這兩個疊詞又渲染出融和駘蕩的無邊春意。這就組成一幅村女采桑圖:“蠶生春三月,春柳正含綠。女兒采春桑,歌吹當春曲”(《采桑度》),真可謂“無字處皆具義”(王夫之)。于是,這兩句不僅是一般地寫景,還給女主人公的懷思提供了典型環境:城邊千萬絲楊柳,會勾起送人的往事;而青青的柔桑,會使人聯想到“晝夜常懷絲(思)”的春蠶,則思婦眼中之景無非難堪之離情了。

      后二句在蠶事漸忙、眾女采桑的背景上現出女主人公的特寫形象:她倚樹凝思,一動不動,手里提著個空“籠”——這是一個極富暗示性的“道具”,“提籠忘采葉”,表露出她身在桑下而心不在焉。至于心兒何往,末句就此點出“漁陽”二字,意味深長。“漁陽”是唐時征戍之地,當是這位閨中少婦所懷之人所在的地方。原來她是思念起從軍的丈夫,傷心怨望。詩寫到此已入正題,但它并未直說眼前少婦想夫之意,而是推到昨夜,說“昨夜夢漁陽”。寫來不僅更婉曲,且能見晝夜懷思、無時或已之意,比單寫眼前之思,情意更加深厚。

      “提籠忘采葉”,這詩中精彩的一筆,是從上古詩歌中借鑒而來。楊慎早有見得,道是:“從《卷耳》首章翻出。”《詩經·周南·卷耳》是寫女子懷念征夫之詩,其首章云:“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置彼周行。”斜口小筐不難填滿,卷耳也不難得,老采不滿,是因心不在焉、老是“忘采葉”之故,其情景確與此詩有神似處。但就詩的整體說,彼此又很不同。《卷耳》接著就寫了女子白日做夢,幻想丈夫上山、過岡、馬疲、人病及飲酒自寬種種情景,把懷思寫得非常具體。而此詩說到“夢漁陽”,似乎開了個頭,接下去該寫夢見什么,夢見怎樣,但作者就此帶住,不了了之。提籠少婦昨夜之夢境及她此刻的心情,一概留給讀者從人物的具體處境回味和推斷,語約而意遠。這就以最簡的辦法,獲得很大的效果。因此,《《春閨思》張仲素 古詩》不是《卷耳》的摹擬,它已從古詩人手心“翻出”了。

    《春閨思》張仲素 古詩鑒賞

      唐代邊境戰爭頻仍,后來又加上安史之亂,給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唐詩中,包含廣大量描寫征夫思婦相互懷念的作品。張仲素是以寫閨情見長的。他的這類作品,除《《春閨思》張仲素 古詩》外。還有《秋閨思》、《秋夜曲》等,皆膾炙人口,傳誦至今。

      本詩寫征人妻子在春天里思念丈夫的心態。詩的開頭,緊緊扣住一個"春"字來寫。"裊裊城邊柳,青青陌上桑",為我們展現了一派郊野的春光。"裊裊"是形容柳樹隨風搖曳的情態,"城邊"則交代了具體的環境。柳樹是春景中的典型描寫對象。詩人在此既是寫實,同時也蘊含著更多的深意。柳樹的千絲萬絮,不正隱含著對征人的"千思萬緒"嗎?在這種場合提及柳樹,的確耐人尋味。第二句寫到桑樹,以便為下句"采葉"作鋪墊。"青青"是形容桑葉茂盛的樣子,"陌上"是采桑的地方。這同樣是實中見虛的寫法。句中"陌上桑"一語,本是漢《樂府·相和曲》名,一日《艷歌羅敷行》。晉·崔豹《古今注·音樂》中說:"《陌上桑》,出秦氏女子。秦氏,邯鄲人,有女名羅敷,為邑人千乘王仁妻。王仁后為趙王家令。羅敷出,采桑于陌上。趙王登臺,見而悅之。因置酒欲奪焉。羅敷巧彈箏,乃作《陌上桑》歌以自明焉。"詩人在此除了實寫陌上春色之外,也是有意地用典,借《陌上桑》的故事,含蓄地表達女主人公對丈夫的忠貞不二之情。

      第三、四兩句從寫景轉為寫人。"提籠忘采葉",這是作者擷取到的具有典型意義的生動畫畫:采桑女手提竹籠而立,卻忘了采摘桑葉。這是一尊多么純潔美麗的雕像!《詩經·卷耳》有句云:"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置彼周行。"上古時代的女子因懷人而忘了采卷耳,唐代的婦人因思親而顧不上采桑葉。這其間相去千百年之久,而人們的感情特征竟是這樣驚人的相似。

      第四句"昨夜夢漁陽"補出"忘采葉"的真正原因,同時也點明了本詩的主題。"漁陽"是征戍之地,是親人所去之地。關河萬里,只有夢中才能前往。昨夜夢中相見,其悲喜交并的情景,至今仍縈繞在腦際。"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又上心頭。"難怪主人公要"提籠忘采葉"了。

      這首詩雖篇幅短小,但構思新巧,剪裁精工,畫面鮮麗,蘊意深遠,是值得一讀的好詩。

    《春閨思》張仲素 古詩創作背景

      唐代邊境戰爭頻仍,又加上安史之亂,給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痛苦。唐詩中,包含廣大量描寫征夫思婦相互懷念的作品。張仲素是以寫閨情見長的。這首《《春閨思》張仲素 古詩》就是這類作品,其具體創作時間暫時難以考證。

    “提籠忘采葉,昨夜夢漁陽。”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n guī sī
    春閨思

    niǎo niǎo chéng biān liǔ, qīng qīng mò shàng sāng.
    裊裊城邊柳,青青陌上桑。
    tí lóng wàng cǎi yè, zuó yè mèng yú yáng.
    提籠忘采葉,昨夜夢漁陽。

    “提籠忘采葉,昨夜夢漁陽。”的相關詩句

    “提籠忘采葉,昨夜夢漁陽。”的關聯詩句

    網友評論

    * “提籠忘采葉,昨夜夢漁陽。”的意思和全詩出處介紹,以及全詩翻譯和賞析,“提籠忘采葉,昨夜夢漁陽。”出自張仲素的 《春閨思》,還提供了該詩句的全詩全文、翻譯、賞析、譯文以及詩意。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