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年年惹恨幽。想前事悠悠。”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芳草年年惹恨幽。想前事悠悠。”全詩
想前事悠悠。
傷春傷別幾時休。
算從古、為風流。
春山總把,深勻翠黛,千疊在眉頭。
不知供得幾多愁。
更斜日、憑危樓。
作者簡介(石延年)

石延年(994~1041)北宋官員、文學家、書法家。字曼卿,一字安仁。原籍幽州(今北京市一帶)人,后晉把幽州割讓給契丹,其祖舉族南遷,定居于宋城(今河南省商丘南)。屢試不中,真宗年間以右班殿直,改太常寺太祝,累遷大理寺丞,官至秘閣校理、太子中允。北宋文學家石介以石延年之詩,歐陽修之文,杜默之歌稱為“三豪”。
《燕歸梁·春愁》石延年 鑒賞
此詞題為春愁,寫得蘊藉深情,值得玩味。起首兩句,寫看見春草萌生,引起對前事的追憶。“年年”、“悠悠”兩疊詞用得好,有形象、有感情。“年年”,層次頗多:過去一對戀人廝守一起,別后年年盼歸,又年年不見歸,今后還將年年盼望下去,失望下去。如此往復,情何以堪。“悠悠”,形容“前事”遙遠,懷“想”深長,表現出女主人公執著純真的情感。春天的芳草年年萌發,而對往事懷想之情年年不斷,與日俱增,不知何時是盡頭。“傷春傷別幾時休”一句,把女主人公的感情直接傾訴出來。“算從古、為風流。”是說這種離別愁緒的產生,都是為了男女的風流韻事。至此,“春愁”之意始明。
過片三句:“春山總把,深勻翠黛,千疊眉頭。”特寫女子雙眉。“春山”是眉之色,這里寫春山把自己青翠的顏色深勻疊壓女子眉頭,造語別饒韻致。“不知供得幾多愁”一句,承上文,既關合山,又關合眉。王安石《午枕》詩:“隔水山供宛轉愁”;辛稼軒《水龍吟》詞:“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可以參照。這里是說山觸發了自己的無限愁思,而又堆集眉頭上。“更斜日、憑危樓”,與夕陽西下、江樓倚望的情景,有“多少愁”自不言之中。一日之愁就已“不知供得幾多愁”,那“芳草年年惹恨”只恐是無時無休了。
結句為景語,采用了樂府《西洲曲》“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樓高望不見,盡日欄干頭”的意境。把一腔春愁濃縮為一幅斜陽危樓人獨倚的剪影,一切盡不言之中。
“芳草年年惹恨幽。想前事悠悠。”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àn guī liáng chūn chóu
燕歸梁·春愁
fāng cǎo nián nián rě hèn yōu.
芳草年年惹恨幽。
xiǎng qián shì yōu yōu.
想前事悠悠。
shāng chūn shāng bié jǐ shí xiū.
傷春傷別幾時休。
suàn cóng gǔ wèi fēng liú.
算從古、為風流。
chūn shān zǒng bǎ, shēn yún cuì dài, qiān dié zài méi tóu.
春山總把,深勻翠黛,千疊在眉頭。
bù zhī gōng dé jǐ duō chóu.
不知供得幾多愁。
gèng xié rì píng wēi lóu.
更斜日、憑危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