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洞》 鄭國輔
泥蟠蟄臥久潛蹤,一旦青云得路通。
利物濟人功已了,卻遺凡骨返仙宮。
利物濟人功已了,卻遺凡骨返仙宮。
分類:
《龍洞》鄭國輔 翻譯、賞析和詩意
《龍洞》是宋代鄭國輔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中文譯文:
泥蟠蟄臥久潛蹤,
一旦青云得路通。
利物濟人功已了,
卻遺凡骨返仙宮。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條龍在深潭中長久潛藏,但終于有機會升入藍天,獲得通向仙界的路。它在世間行善利人的事業已經完成,現在它將凡骨留在人間,返回仙宮。
賞析:
《龍洞》以龍為主題,通過龍的形象寄托了人們對于追求升華和超越凡塵的向往。詩中的泥蟠蟄臥久潛蹤,形象地描繪了龍在深潭中長時間隱匿的狀態,表達了龍在世間默默耕耘、積累修為的意象。而一旦青云得路通,龍終于有機會飛升仙界,獲得超越人世的機會。這種轉變從物質世界到精神境界的升華,體現了追求卓越和超越的主題。
詩的后兩句表達了龍在人間的功德已經完成,現在它將凡骨留在人世,返回仙宮。這種舍己為人的情懷,表達了龍作為神靈的崇高品質。整首詩通過龍的形象,融入了道家思想中的超脫和無欲的理念,以及佛教中的舍己利他的精神。同時,它也折射出宋代士人對追求高尚境界、超越塵世的向往和追求。
《龍洞》這首詩詞在表達龍的形象時運用了生動的描寫,通過對龍的行走狀態的描繪,表達了士人對于追求升華和遠離俗世的渴望。同時,它也傳遞了一種舍己為人的情懷和追求高尚境界的哲思。整首詩意深遠,給人以思考和啟迪。
《龍洞》鄭國輔 拼音讀音參考
lóng dòng
龍洞
ní pán zhé wò jiǔ qián zōng, yī dàn qīng yún dé lù tōng.
泥蟠蟄臥久潛蹤,一旦青云得路通。
lì wù jì rén gōng yǐ le, què yí fán gǔ fǎn xiān gōng.
利物濟人功已了,卻遺凡骨返仙宮。
網友評論
更多詩詞分類
* 《龍洞》專題為您介紹龍洞古詩,龍洞鄭國輔的古詩全文、翻譯備注、注釋釋文、拼音讀音、品鑒賞析、古詩詩意以及網友評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