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 蘇軾
旋折荷花剝蓮子,露為風味月為香。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蓮》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蓮》是蘇軾所寫的一首詩詞,描述了賣蓮的情景以及蓮花的美妙之處。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城中擔上賣蓮房,
未抵西湖泛野航。
旋折荷花剝蓮子,
露為風味月為香。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賣蓮人的情景,他將裝滿蓮花的籃子挑在肩上,在城市中行走。然而,他的目的地是西湖,他希望能夠乘船在湖上暢游。在等待抵達目的地的過程中,他不禁開始采摘荷花,并剝開蓮子。這些蓮子散發出清新的香氣,而夜晚的月光也增添了一份詩意與浪漫。
賞析:
蘇軾以簡潔而生動的筆觸描繪了一個賣蓮人的情景,通過詩人的描寫,讀者可以感受到城市街道上熙熙攘攘的繁忙景象。然而,詩人并沒有停留在這個繁忙的城市中,他引領讀者的目光轉向了西湖,這是一個美麗而寧靜的地方。蓮花作為西湖的一大特色,被賣蓮人帶到這個城市中,而他心中的向往則是能夠乘船在湖上暢游。這種對自然的向往與追求,使得詩人的心靈得到了滿足。
在等待抵達目的地的過程中,賣蓮人開始采摘荷花,并剝開蓮子。這一過程不僅是為了打發時間,更是一種對自然的親近與享受。蓮子的香氣和荷花的美麗,使得整個環境充滿了詩意與浪漫。夜晚的月光增添了一份神秘感與安寧感,使得整個景象更加和諧。
通過這首詩詞,蘇軾展現了對自然的熱愛與追求,以及對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向往。詩人通過描繪一個賣蓮人的故事,呈現了詩意與美感,并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傳遞出寧靜與舒適的感覺,使讀者在閱讀中能夠感受到自然的美妙與寧靜。
《蓮》蘇軾 拼音讀音參考
lián
蓮
chéng zhōng dān shàng mài lián fáng, wèi dǐ xī hú fàn yě háng.
城中擔上賣蓮房,未抵西湖泛野航。
xuán zhé hé huā bō lián zǐ, lù wèi fēng wèi yuè wèi xiāng.
旋折荷花剝蓮子,露為風味月為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