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 蘇軾
一時用舍非吾事,舉世炎時奈爾何。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扇》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扇》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團扇經秋似敗荷,
丹青彷佛舊松蘿。
一時用舍非吾事,
舉世炎時奈爾何。
詩意:
這首詩詞以扇子為主題,描繪了扇子經歷了秋天的凋零,它的圖案仿佛是舊時松藤。作者表達了對扇子的情感,同時也抒發了對世事變遷的感慨和對個人處境的思考。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對扇子的描繪,展現了蘇軾對物象的獨特感受和細膩的表達能力。詩中的“團扇經秋似敗荷”,用凋零的荷葉來比喻扇子經歷了秋天的風雨洗禮,也暗喻了人生的變遷和歲月的流轉。接著,“丹青彷佛舊松蘿”,以舊時松藤的形象來比擬扇子上的圖案,展示了扇子的古樸和歷史滄桑感。
在詩的后半部分,“一時用舍非吾事,舉世炎時奈爾何”,蘇軾表達了對自己個人處境的思考。他意味深長地表達了“一時用舍非吾事”,暗指他在某個特定時刻放棄了某種事物,而這種放棄并非他自己的選擇,而是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而“舉世炎時奈爾何”則表達了他對于紛繁世事的感慨和對境遇的無奈。
整首詩詞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描繪了扇子的凋零和個人命運的變遷,同時也折射了蘇軾對時代的思考和對個人自由的渴望。這首詩詞在表達情感的同時,也融入了對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示了蘇軾獨特的藝術才華和對人生的洞察力。
《扇》蘇軾 拼音讀音參考
shàn
扇
tuán shàn jīng qiū shì bài hé, dān qīng fǎng fú jiù sōng luó.
團扇經秋似敗荷,丹青彷佛舊松蘿。
yī shí yòng shě fēi wú shì, jǔ shì yán shí nài ěr hé.
一時用舍非吾事,舉世炎時奈爾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