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句天公自著思》 蘇軾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殘句天公自著思》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殘句天公自著思》是蘇軾的一首詩詞,它的中文譯文是:"殘句天公自思慮"。這首詩詞的詩意表達了天地自然運行的無窮思緒。
蘇軾是宋代文學家、政治家,以他的辭章才華和婉約派的作品而聞名。他的詩詞常常表達對自然、人生和人情的感慨和思考。
這首詩詞只有殘句,只有四個字,但卻道出了天公(指上天、自然)自己的思慮。這是蘇軾通過簡潔的語言展示了自然界的奧妙和其內在的智慧。
詩詞的賞析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
1. 簡潔而深刻的表達:蘇軾通過只有四個字的殘句,傳達出天公思慮的意境,將復雜的思緒化為簡潔的語言,給人以啟迪和思考的空間。
2. 自然與人類的關系:"天公自著思"表達了天地自然的運行中蘊含著無窮的思考和智慧。這種表達方式暗示了自然界與人類之間的關系,人類應該虛心向自然學習,從中汲取智慧。
3. 對天地萬物的敬畏:蘇軾將自然界看作是一個有思慮的存在,暗示了他對天地萬物的敬畏之情。他通過這種表達方式,強調了人類應該對自然保持敬畏之心,并謙卑地與自然相處。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傳遞了蘇軾對自然智慧和人與自然的關系的思考。它提醒人們虛心向自然學習,并對自然懷有敬畏之心。
《殘句天公自著思》蘇軾 拼音讀音參考
cán jù tiān gōng zì zhe sī
殘句天公自著思
tiān gōng zì zhe sī.
天公自著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