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方劭秘校》 王安石
別後應相憶,能忘數寄書。
作者簡介(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謚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北宋撫州臨川人(今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歐陽修稱贊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后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荊公最得世人哄傳之詩句莫過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別方劭秘校》王安石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別方劭秘校》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迢迢建業水,中有武昌魚。
別後應相憶,能忘數寄書。
中文譯文:
迢迢遙遠的建業水,其中有武昌魚。
離別之后應該相互思念,可是忘記了寄去的書信。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王安石的作品,表達了離別的情感和失望。詩中的建業水指的是長江,武昌魚則是長江中的一種魚類。詩人使用迢迢兩個字形容長江遙遠而漫長的樣子,通過描繪水中的魚來映襯離別的情景。
詩的前兩句描述了長江的遙遠,同時提到了武昌魚,這可以被視為詩人對離別的暗示。第三、四句表達了離別之后應該互相思念的情感,但卻忘記了寄去的書信。這種忘記可以理解為對離別的失望和對彼此感情的冷淡。
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傳達了深刻的情感,展示了詩人對離別和被遺忘的痛苦感受。它呈現了一種失望和無奈的情緒,暗示了人際關系中的隔閡和遺忘的現實。同時,詩中的長江和武昌魚也可被視為詩人內心世界的象征,與離別的主題相呼應。
這首詩詞在宋代文學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展示了王安石的獨特的表達風格和對人情世故的敏感洞察力。它通過簡潔而深刻的語言,傳達了離別和遺忘的情感,讓讀者在感受到離別的痛苦的同時,也能深思人際關系中的冷漠和遺忘帶來的傷害。
《別方劭秘校》王安石 拼音讀音參考
bié fāng shào mì xiào
別方劭秘校
tiáo tiáo jiàn yè shuǐ, zhōng yǒu wǔ chāng yú.
迢迢建業水,中有武昌魚。
bié hòu yīng xiāng yì, néng wàng shù jì shū.
別後應相憶,能忘數寄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