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懷示兒輩》 辛棄疾
窮處幽人樂,徂年烈士悲。
歸田曾有志,責子且無詩。
舊恨王夷甫,新交蔡克兒。
淵明去我久,此意有誰知。
歸田曾有志,責子且無詩。
舊恨王夷甫,新交蔡克兒。
淵明去我久,此意有誰知。
分類:
作者簡介(辛棄疾)

辛棄疾(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注釋】
①此詩旨在抒發歸隱之思,卻時時流露矛盾心態,此種鄙視現實而又難忘現實、壯志不酬惟有歸隱田園之矛盾無奈心態,惟淵明知之。
②窮處:謂處于困窮之境。困窮,乃與“榮達”相對而言。幽人:指隱退幽居之人。
③徂年:亦作徂歲,謂已往的歲月。
④歸田:辭去官職,歸隱田園。
⑤“責子”句:曲筆傳意,內涵頗豐。其一,自欲歸田,無法教令兒輩出世有為。其赴閩中任之《鷓鴣天》(“拋卻山中詩酒窠”):“新劍戟,舊風波,天生予懶奈予何。此身已覺渾無事,卻教兒童莫恁么。”即是此意。其二,稼軒閩中任上有《最高樓》(“吾衰矣”)詞,其小序云:“吾擬乞歸,犬子以田產未置止我,賦此罵之。”此或不無此意。
⑥王夷甫:西晉王衍字夷甫,官居宰相而空談誤國。參閱前《水龍吟》(“渡江天馬南來”)注④。此亦有隱諷現實之意。
⑦蔡充:北宋人,字公度,累官司封員外郎。家貧,刻苦養母。居官未嘗廣田宅,以廉節見稱。見《尚友錄十八》。
①此詩旨在抒發歸隱之思,卻時時流露矛盾心態,此種鄙視現實而又難忘現實、壯志不酬惟有歸隱田園之矛盾無奈心態,惟淵明知之。
②窮處:謂處于困窮之境。困窮,乃與“榮達”相對而言。幽人:指隱退幽居之人。
③徂年:亦作徂歲,謂已往的歲月。
④歸田:辭去官職,歸隱田園。
⑤“責子”句:曲筆傳意,內涵頗豐。其一,自欲歸田,無法教令兒輩出世有為。其赴閩中任之《鷓鴣天》(“拋卻山中詩酒窠”):“新劍戟,舊風波,天生予懶奈予何。此身已覺渾無事,卻教兒童莫恁么。”即是此意。其二,稼軒閩中任上有《最高樓》(“吾衰矣”)詞,其小序云:“吾擬乞歸,犬子以田產未置止我,賦此罵之。”此或不無此意。
⑥王夷甫:西晉王衍字夷甫,官居宰相而空談誤國。參閱前《水龍吟》(“渡江天馬南來”)注④。此亦有隱諷現實之意。
⑦蔡充:北宋人,字公度,累官司封員外郎。家貧,刻苦養母。居官未嘗廣田宅,以廉節見稱。見《尚友錄十八》。
《感懷示兒輩》辛棄疾 拼音讀音參考
gǎn huái shì ér bèi
感懷示兒輩
qióng chù yōu rén lè, cú nián liè shì bēi.
窮處幽人樂,徂年烈士悲。
guī tián céng yǒu zhì, zé zi qiě wú shī.
歸田曾有志,責子且無詩。
jiù hèn wáng yí fǔ, xīn jiāo cài kè ér.
舊恨王夷甫,新交蔡克兒。
yuān míng qù wǒ jiǔ, cǐ yì yǒu shéi zhī.
淵明去我久,此意有誰知。
網友評論
更多詩詞分類
* 《感懷示兒輩》專題為您介紹感懷示兒輩古詩,感懷示兒輩辛棄疾的古詩全文、翻譯備注、注釋釋文、拼音讀音、品鑒賞析、古詩詩意以及網友評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