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第一百一十一》 文天祥
壯士斂精魂,里巷猶嗚咽。
作者簡介(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漢族,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南宋末大臣,文學家,民族英雄。寶祐四年(1256年)進士,官到右丞相兼樞密史。被派往元軍的軍營中談判,被扣留。后脫險經高郵嵇莊到泰縣塘灣,由南通南歸,堅持抗元。祥光元年(1278年)兵敗被張弘范俘虜,在獄中堅持斗爭三年多,后在柴市從容就義。著有《過零丁洋》、《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后錄》、《正氣歌》等作品。
《張云第一百一十一》文天祥 翻譯、賞析和詩意
《張云第一百一十一》是宋代文天祥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痛憤寄所宣,四方服勇決。
壯士斂精魂,里巷猶嗚咽。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時局的痛苦和憤怒之情。他希望通過這首詩詞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呼吁。四方的人們都服從勇敢的決策。那些英勇的壯士們默默地犧牲自己的精神,而城里的巷子里仍然回蕩著哀咽之聲。
賞析:
這首詩詞是文天祥在宋代政治動蕩時期創作的,他以痛憤之情表達了對時局的不滿和對國家的憂慮。詩中的“四方服勇決”表明了人們對勇敢決策的支持和服從。而“壯士斂精魂,里巷猶嗚咽”則描繪了那些英勇的壯士們為國家和民族的利益默默奉獻,他們的犧牲仍然在城市的巷子里回蕩著哀咽之聲。整首詩詞通過簡潔而有力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國家和民族命運的關切,以及對那些為國家付出的英勇壯士的敬意。這首詩詞在表達情感的同時,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動蕩和人們的心情。
《張云第一百一十一》文天祥 拼音讀音參考
zhāng yún dì yī bǎi yī shí yī
張云第一百一十一
tòng fèn jì suǒ xuān, sì fāng fú yǒng jué.
痛憤寄所宣,四方服勇決。
zhuàng shì liǎn jīng hún, lǐ xiàng yóu wū yè.
壯士斂精魂,里巷猶嗚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