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山中詠古木》 盧綸

    高木已蕭索,夜雨復秋風。
    墜葉鳴叢竹,斜根擁斷蓬。
    半侵山色里,長在水聲中。
    此地何人到,云門去亦通。
    分類:

    作者簡介(盧綸)

    盧綸頭像

    盧綸(約737-約799),字允言,唐代詩人,大歷十才子之一,漢族,河中蒲(今山西省永濟縣)人。天寶末舉進士,遇亂不第;代宗朝又應舉, 屢試不第。大歷六年,宰相元載舉薦,授閿鄉尉;后由王縉薦為集賢學士,秘書省校書郎,升監察御史。出為陜府戶曹、河南密縣令。后元載、王縉獲罪,遭到牽連。德宗朝復為昭應令,又任河中渾瑊元帥府判官,官至檢校戶部郎中。有《盧戶部詩集》。

    《山中詠古木》盧綸 翻譯、賞析和詩意

    《山中詠古木》是唐代詩人盧綸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山中詠古木

    高大的古木已經凋零,
    夜雨再次吹來秋風。
    墜落的葉子在竹叢中響動,
    斜倚的樹根擁抱著破碎的蓬草。
    部分山色已經融入這里,
    長久存在于潺潺的水聲中。
    有誰曾到過這個地方呢?
    前往云門也通向這里。

    詩意:
    這首詩通過描寫山中的古木,表達了歲月流轉、自然界的變化以及人與自然的關系。詩人以山中的古木為主題,運用景物描寫和抒情手法,表達出凋零、秋風和落葉等景象,以及古木與自然環境的融合,展現了自然界的宏大和人與自然的親近。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通過山中的古木描繪了一幅凄美的秋景。高大的古木已經凋零,夜雨和秋風再次席卷而來,使得景色更加蕭索。詩中的墜葉在竹叢中響動,樹根斜倚著擁抱破碎的蓬草,揭示了歲月流轉、自然界變化的無情現實。然而,詩人也展現了古木與自然環境的融合,部分山色已經融入這里,長久存在于潺潺的水聲中。詩中的山中景色古樸而深邃,給人以靜謐、安詳之感。

    詩的最后兩句"此地何人到,云門去亦通",表達了詩人對這個地方的思考。詩人不僅關注自然景色的美,也思考著這個地方是否有人到過,以及與云門之間是否有聯系。這種思索使詩詞更加富有哲理性,給人以啟迪。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簡潔而凄美的語言描繪了秋天山中古木的景象,表達了人與自然的關系和歲月變遷的情感。通過景物描寫和抒情表達,詩人讓讀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宏偉和人與自然的親近,同時也引發了對思考和哲理的思索。

    * 此內容來自古詩詞愛好者,僅供參考

    《山中詠古木》盧綸 拼音讀音參考

    shān zhōng yǒng gǔ mù
    山中詠古木

    gāo mù yǐ xiāo suǒ, yè yǔ fù qiū fēng.
    高木已蕭索,夜雨復秋風。
    zhuì yè míng cóng zhú, xié gēn yōng duàn péng.
    墜葉鳴叢竹,斜根擁斷蓬。
    bàn qīn shān sè lǐ, zhǎng zài shuǐ shēng zhōng.
    半侵山色里,長在水聲中。
    cǐ dì hé rén dào, yún mén qù yì tōng.
    此地何人到,云門去亦通。

    網友評論

    更多詩詞分類

    * 《山中詠古木》專題為您介紹山中詠古木古詩,山中詠古木盧綸的古詩全文、翻譯備注、注釋釋文、拼音讀音、品鑒賞析、古詩詩意以及網友評論信息。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