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頤軒詩六首》 黃庭堅
公能知本源,佛亦不相似。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頤軒詩六首》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頤軒詩六首》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創作的一組詩歌作品。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無外一精明,
六合同出自。
公能知本源,
佛亦不相似。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對智慧和真理的思考。詩中提到“無外一精明”,意味著一切事物的本質都是智慧的體現。接著提到“六合同出自”,指的是六個方向(東、南、西、北、上、下)都源自同一精明的本源。作者認為能夠理解這個本源的人,不僅僅是佛教徒,而是任何人都可以達到的境界。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智慧和真理的理解。詩中的“一精明”和“六合”是一種象征,代表了宇宙的無限智慧和萬物的共同起源。作者通過這種表達方式,強調了人類具有智慧的能力,并認為真理不僅僅屬于佛教,而是普遍適用于所有人。這種觀點在宋代的文化背景下具有一定的獨特性和開放性。
黃庭堅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和詩人,他的作品以豪放灑脫、直抒胸臆的風格著稱。這首詩詞雖然只有四句,卻通過簡明扼要的表達,將智慧的本質與宇宙的起源聯系在一起,展示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對人類智慧的贊美。同時,這首詩詞也體現了宋代文人崇尚智慧和思辨的精神,強調了人類的智慧和超越宗教的普世價值。
《頤軒詩六首》黃庭堅 拼音讀音參考
yí xuān shī liù shǒu
頤軒詩六首
wú wài yī jīng míng, liù hé tóng chū zì.
無外一精明,六合同出自。
gōng néng zhī běn yuán, fú yì bù xiāng sì.
公能知本源,佛亦不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