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醴頌》 黃庭堅
醞玉醴,撥浮蛆。
味橘露,色鵝雛。
春盎盎,想可(左奭右頁)
。
魚枕蕉,正闕渠。
來問字,儻借書。
掃三徑,待雙魚。
作者簡介(黃庭堅)

黃庭堅 (1045-1105),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為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為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秘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并稱為“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并稱為“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并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于秦氏。
《玉醴頌》黃庭堅 翻譯、賞析和詩意
《玉醴頌》是宋代文學家黃庭堅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北郭子,竹林居。
醞玉醴,撥浮蛆。
味橘露,色鵝雛。
春盎盎,想可(左奭右頁)。
魚枕蕉,正闕渠。
來問字,儻借書。
掃三徑,待雙魚。
詩意:
詩詞以描寫黃庭堅居住的竹林為背景,展示了他的生活情趣和對自然的贊美。詩中描述了一系列細致的景物和情感,表達了作者對自然之美的感受和對知識的追求。
賞析:
這首詩以簡練而清新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美景和知識的向往。首句“北郭子,竹林居”,描繪了作者居住在郊外竹林中的情景。接下來的幾句描述了作者釀制玉醴的過程,以及清除雜質的細致工作,這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細節的關注和追求完美的態度。
接著,詩中出現了橘子露和鵝毛雛的描繪,通過對色彩和味道的描述,展現了作者對春天的美好期待和對生活細節的敏感。詩中的“春盎盎,想可(左奭右頁)”表達了作者對春天充滿期待和向往的情感。
詩的后半部分描述了作者在寧靜的環境中閱讀和學習的情景,包括魚兒枕著蕉葉入睡、來人詢問字義并借書、掃地等待雙魚等細節。這些描寫展示了作者對知識的追求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
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展示了作者淡泊名利、追求自然和知識的情懷,通過對生活細節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美好生活和內心寧靜的向往。
《玉醴頌》黃庭堅 拼音讀音參考
yù lǐ sòng
玉醴頌
běi guō zi, zhú lín jū.
北郭子,竹林居。
yùn yù lǐ, bō fú qū.
醞玉醴,撥浮蛆。
wèi jú lù, sè é chú.
味橘露,色鵝雛。
chūn àng àng, xiǎng kě zuǒ shì yòu yè.
春盎盎,想可(左奭右頁)。
yú zhěn jiāo, zhèng quē qú.
魚枕蕉,正闕渠。
lái wèn zì, tǎng jiè shū.
來問字,儻借書。
sǎo sān jìng, dài shuāng yú.
掃三徑,待雙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