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簾》 歐陽修
枉將玳瑁雕為押,遮掩春堂礙燕歸。
作者簡介(歐陽修)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簾》歐陽修 翻譯、賞析和詩意
《簾》是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幅簾子的景象,通過細膩的描寫和隱喻,表達了作者對于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感慨。
銀蒜鈎簾宛地垂,
桂叢烏起上朝暉。
枉將玳瑁雕為押,
遮掩春堂礙燕歸。
這首詩的中文譯文如下:
銀蒜鉤簾垂得宛轉,
桂叢中烏鴉升起迎朝陽。
枉費心思將玳瑁雕刻成押,
遮擋住春堂,阻礙燕子歸巢。
這首詩以簾子為主題,通過描寫簾子的細節,展現了作者對于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思考。簾子是一種常見的物品,它在詩中象征著人生的起伏和變化。銀蒜鉤簾宛地垂,形容簾子垂下來的樣子,給人一種柔和、溫馨的感覺。桂叢中烏鴉升起迎朝陽,表達了時間的流轉和新的一天的開始。這里的烏鴉可以理解為時間的象征,它們在桂叢中升起,迎接朝陽的到來,暗示著時光的不可逆轉。
接下來的兩句“枉費心思將玳瑁雕刻成押,遮擋住春堂,阻礙燕子歸巢”,通過簾子的遮掩,表達了作者對于時光流逝和人事變遷的感慨。玳瑁是一種珍貴的材料,雕刻成押,說明簾子的制作精細,但卻被用來遮擋春堂,阻礙燕子歸巢。這里的春堂可以理解為人世間的美好事物,而燕子歸巢則象征著回歸和安定。簾子的遮掩暗示了人們對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惜,但時光的流逝和人事的變遷卻不可避免地阻礙了這種追求和珍惜。
總的來說,這首詩通過對簾子的描寫,抒發了作者對于時光流轉和人事變遷的感慨。簾子作為象征,傳達了人生的起伏和變化,以及對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珍惜。通過細膩的描寫和隱喻,這首詩詞展現了歐陽修獨特的情感和思考。
《簾》歐陽修 拼音讀音參考
lián
簾
yín suàn gōu lián wǎn dì chuí, guì cóng wū qǐ shàng zhāo huī.
銀蒜鈎簾宛地垂,桂叢烏起上朝暉。
wǎng jiāng dài mào diāo wèi yā, zhē yǎn chūn táng ài yàn guī.
枉將玳瑁雕為押,遮掩春堂礙燕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