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使契丹初至雄州》 歐陽修
古關衰柳聚寒◇,駐馬城頭日欲斜。
猶去西樓二千里,行人到此莫思家。
猶去西樓二千里,行人到此莫思家。
分類:
作者簡介(歐陽修)

歐陽修(1007-1072),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漢族,吉州永豐(今江西省永豐縣)人,因吉州原屬廬陵郡,以“廬陵歐陽修”自居。謚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與韓愈、柳宗元、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將其與韓愈、柳宗元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奉使契丹初至雄州》歐陽修 翻譯、賞析和詩意
《奉使契丹初至雄州》是宋代文學家歐陽修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一幅邊塞景象,表達了行人離家遠行的孤寂和思鄉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古關衰柳聚寒,
駐馬城頭日欲斜。
猶去西樓二千里,
行人到此莫思家。
這首詩以古關為背景,描繪了衰弱的柳樹在嚴寒中聚集。詩人駐足在城頭,太陽已經快要西斜。行人已經走過了兩千里的路程,但在這里停下來,不要再思念家鄉。
詩詞的詩意主要表達了行人在邊塞地區的孤獨和思鄉之情。古關衰柳的描繪,暗示了邊塞地區的荒涼和艱苦。駐馬城頭日欲斜的描寫,表現了行人在黃昏時分的寂寞和無助。猶去西樓二千里的句子,強調了行人已經走過了漫長的路程,但仍然不能停下來思念家鄉,必須繼續前行。
這首詩詞通過對景物的描繪,表達了行人在邊塞地區的孤獨和無助,以及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它展示了歐陽修細膩的描寫能力和對人情世故的洞察力,同時也反映了宋代邊塞地區的特殊環境和行人的艱辛旅程。
《奉使契丹初至雄州》歐陽修 拼音讀音參考
fèng shǐ qì dān chū zhì xióng zhōu
奉使契丹初至雄州
gǔ guān shuāi liǔ jù hán, zhù mǎ chéng tóu rì yù xié.
古關衰柳聚寒◇,駐馬城頭日欲斜。
yóu qù xī lóu èr qiān lǐ, xíng rén dào cǐ mò sī jiā.
猶去西樓二千里,行人到此莫思家。
網友評論
更多詩詞分類
* 《奉使契丹初至雄州》專題為您介紹奉使契丹初至雄州古詩,奉使契丹初至雄州歐陽修的古詩全文、翻譯備注、注釋釋文、拼音讀音、品鑒賞析、古詩詩意以及網友評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