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扇歌》 沈約
持許自障面。
憔悴無復理。
羞與郎相見。
作者簡介(沈約)

沈約(441~513年),字休文,漢族,吳興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學家、文學家。出身于門閥士族家庭,歷史上有所謂“江東之豪,莫強周、沈”的說法,家族社會地位顯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虜將軍。父親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誅。沈約孤貧流離,篤志好學,博通群籍,擅長詩文。歷仕宋、齊、梁三朝。在宋仕記室參軍、尚書度支郎。著有《晉書》、《宋書》、《齊紀》、《高祖紀》、《邇言》、《謚例》、《宋文章志》,并撰《四聲譜》。作品除《宋書》外,多已亡佚。
《團扇歌》沈約 翻譯、賞析和詩意
《團扇歌》是南北朝時期沈約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團扇又團扇,拿著它遮擋我頹廢的面容。
我憔悴不堪,再也不理會外界的事物。
因為害羞而不敢與心愛的人相見。
詩意:
這首詩以團扇為象征,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情感和心境。團扇在古代文化中常被用來遮擋面部,因此可以理解為詩人試圖隱藏自己憔悴的容貌和內心的痛苦。詩人經歷了一番磨難,變得憔悴不堪,對外界的事物無心理會,只是為了避免羞怯而不敢與自己心愛的人見面。
賞析:
《團扇歌》表達了沈約內心的憂傷和遺憾。詩中的團扇可以視為一種遮掩和保護的象征,詩人借此隱喻自己內心的脆弱和傷痛。他對外界的事物已經失去興趣,只想把自己封閉起來,不愿與他人交流。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因為羞怯而無法與自己心儀的人見面,暗示了他內心深處的孤獨和遺憾。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情感和矛盾心態,通過對團扇的描寫,將自己的心情與外在形象相互映襯。這種意象的運用使得詩詞更富有藝術性和表現力。《團扇歌》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深沉的情感,展現了沈約在生活困境中的心靈痛苦和內心的孤獨,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團扇歌》沈約 拼音讀音參考
tuán shàn gē
團扇歌
tuán shàn fù tuán shàn.
團扇復團扇。
chí xǔ zì zhàng miàn.
持許自障面。
qiáo cuì wú fù lǐ.
憔悴無復理。
xiū yǔ láng xiāng jiàn.
羞與郎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