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菰詩》 沈約
垂葉滿皋澤。
匹彼露葵羹。
可以留上客。
作者簡介(沈約)

沈約(441~513年),字休文,漢族,吳興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學家、文學家。出身于門閥士族家庭,歷史上有所謂“江東之豪,莫強周、沈”的說法,家族社會地位顯赫。祖父沈林子,宋征虜將軍。父親沈璞,宋淮南太守,于元嘉末年被誅。沈約孤貧流離,篤志好學,博通群籍,擅長詩文。歷仕宋、齊、梁三朝。在宋仕記室參軍、尚書度支郎。著有《晉書》、《宋書》、《齊紀》、《高祖紀》、《邇言》、《謚例》、《宋文章志》,并撰《四聲譜》。作品除《宋書》外,多已亡佚。
《詠菰詩》沈約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詠菰詩》是南北朝時期沈約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結根布洲渚。
垂葉滿皋澤。
匹彼露葵羹。
可以留上客。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菰草的景象,并通過菰草的形象表達了詩人對待客的態度。菰草生長在洲渚之間,結下深深的根系。菰葉垂垂而下,覆蓋了整個湖澤。菰草被用來烹制成美味的露葵羹,用來招待客人。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生動的語言展現了菰草的景象,給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覺。結根布洲渚,形象地描繪了菰草在水中生長的樣子,菰草的根系扎根于水中洲渚之間,穩固而有力。垂葉滿皋澤,形容菰葉茂盛的情景,整個湖澤都被菰葉所覆蓋,給人以一片繁茂的美景。
詩的最后兩句"匹彼露葵羹,可以留上客"傳達了詩人的待客之道。露葵羹是一種菰草制作的美食,菰草被用來招待客人,表達了詩人對客人的熱情和好客之意。"可以留上客"一句則顯示了詩人愿意留客的心情,將菰草制作的美食供客人享用,表達了詩人對待客的溫馨和友好。
整首詩詞以菰草為主題,通過菰草的形象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態度。菰草作為一種自然的形象,給人以純凈、自然的感覺,與詩人待客之道相得益彰。這首詩詞既展現了自然景觀,又表達了詩人的情感和主題,具有南北朝時期文人的典型風格。
《詠菰詩》沈約 拼音讀音參考
yǒng gū shī
詠菰詩
jié gēn bù zhōu zhǔ.
結根布洲渚。
chuí yè mǎn gāo zé.
垂葉滿皋澤。
pǐ bǐ lù kuí gēng.
匹彼露葵羹。
kě yǐ liú shàng kè.
可以留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