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祀圜丘歌 登歌》 庾信
國之陽。
蒼靈敬。
翠云長。
象為飾。
龍為章。
乘長日。
坯蟄戶。
烈云漢。
迎風雨。
六呂歌。
云門舞。
省滌濯。
奠牲牷。
郁金酒。
鳳凰樽。
回天睠。
顧中原。
作者簡介(庾信)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蘭成,北周時期人。南陽新野(今屬河南)人。他以聰穎的資質,在梁這個南朝文學的全盛時代積累了很高的文學素養,又來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經歷豐富了創作的內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從而形成自己的獨特面貌。
《周祀圜丘歌 登歌》庾信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庾信創作的《周祀圜丘歌 登歌》,描述了周朝舉行祭祀活動的場景和意義。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歲之祥。國之陽。
蒼靈敬。翠云長。
象為飾。龍為章。
乘長日。坯蟄戶。
烈云漢。迎風雨。
六呂歌。云門舞。
省滌濯。奠牲牷。
郁金酒。鳳凰樽。
回天睠。顧中原。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周朝舉行祭祀活動的盛況,以及祭祀儀式所具有的意義。詩中以自然景物和祭祀儀式的元素來表達對祭祀活動的崇敬和莊嚴。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而凝練的語言描繪了周朝祭祀圜丘的盛況。詩的開頭以簡潔的語句點明了祭祀活動的意義,即祈禱國家的繁榮昌盛。接著描述了祭祀活動中的各種儀式和景象,如蒼翠的云長、裝飾象征象德的器物、以及象征龍的章紋。詩中還描繪了陽光照耀下的祭祀場景,以及祭祀活動中迎風雨的景象,表現了祭祀的肅穆和莊嚴。
在后半部分,詩詞提到了歌唱和舞蹈,這是祭祀活動中的一部分,旨在表達人們的祝福和喜悅。接著描述了祭祀儀式中的滌濯和奠牲的環節,以及郁金和鳳凰樽等祭品。最后,詩詞以回天睠和顧中原的表達,表明祭祀活動的目的是希望國家回歸和保護中原地區的安寧與繁榮。
整首詩詞通過對祭祀活動的描繪,展現了古代人們對祭祀儀式的重視和尊敬,以及祭祀活動背后的希望和祝福。同時,詩詞運用了簡潔而富有意象的語言,使讀者能夠感受到祭祀活動的莊嚴和美感。
《周祀圜丘歌 登歌》庾信 拼音讀音參考
zhōu sì yuán qiū gē dēng gē
周祀圜丘歌 登歌
suì zhī xiáng.
歲之祥。
guó zhī yáng.
國之陽。
cāng líng jìng.
蒼靈敬。
cuì yún zhǎng.
翠云長。
xiàng wèi shì.
象為飾。
lóng wèi zhāng.
龍為章。
chéng cháng rì.
乘長日。
pī zhé hù.
坯蟄戶。
liè yún hàn.
烈云漢。
yíng fēng yǔ.
迎風雨。
liù lǚ gē.
六呂歌。
yún mén wǔ.
云門舞。
shěng dí zhuó.
省滌濯。
diàn shēng quán.
奠牲牷。
yù jīn jiǔ.
郁金酒。
fèng huáng zūn.
鳳凰樽。
huí tiān juàn.
回天睠。
gù zhōng yuán.
顧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