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鏡詩》 庾信
恒常置匣中。
何須照兩鬢。
終是一秋蓬。
作者簡介(庾信)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蘭成,北周時期人。南陽新野(今屬河南)人。他以聰穎的資質,在梁這個南朝文學的全盛時代積累了很高的文學素養,又來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經歷豐富了創作的內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從而形成自己的獨特面貌。
《塵鏡詩》庾信 翻譯、賞析和詩意
《塵鏡詩》是南北朝時期庾信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明鏡像明月,
常常放在匣子里。
何必照兩鬢,
終究是一片離散的秋蓬。
詩意:
這首詩詞以明鏡和秋蓬作為象征,表達了詩人對光陰流轉、歲月易逝的感慨。明鏡代表著青春和美貌,而秋蓬則象征著人的一生與命運的無常。詩人通過對這兩個形象的對比,表達了對時光消逝和生命脆弱性的思考。詩詞中透露出對于光陰的珍視和對命運的無奈之情。
賞析:
《塵鏡詩》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時間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暫。明鏡和秋蓬作為意象,巧妙地表達了這一主題。明鏡象征著青春和美貌,寓意人生的短暫和年華易逝。將明鏡放在匣子中,暗示時間的消逝和美貌的逝去,無法永葆青春。詩人提問:“何必照兩鬢”,表達了對于外貌的無關緊要,暗示人生不應過于追求外在的容顏,而應更多地關注內在的修養和智慧。最后一句“終究是一片離散的秋蓬”,表達了人生的無常和短暫,無論外貌如何美麗,最終都將面臨衰老和離散的命運。
整首詩詞以簡練的文字和精妙的意象,傳遞出詩人對時光流逝和生命脆弱性的深沉思考。它喚起了人們對于生命短暫和珍惜時光的共鳴,引發了對于生命意義和價值的思考。通過對鏡子和秋蓬的對比,詩人以寥寥數語道出了人生的真實與苦澀,給人以深深的啟示和震撼。
《塵鏡詩》庾信 拼音讀音參考
chén jìng shī
塵鏡詩
míng jìng rú míng yuè.
明鏡如明月。
héng cháng zhì xiá zhōng.
恒常置匣中。
hé xū zhào liǎng bìn.
何須照兩鬢。
zhōng shì yī qiū péng.
終是一秋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