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 寇準
曉來秋氣凝清露,似學湘妃怨九嶷。
作者簡介(寇準)

萊國忠愍公寇準(961-1023),字平仲。漢族,華州下邽(今陜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詩人。太平興國五年進士,授大理評事,知歸州巴東、大名府成安縣。累遷殿中丞、通判鄆州。召試學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館,為三司度支推官,轉鹽鐵判官。天禧元年,改山南東道節度使,再起為相(中書侍郎兼吏部尚書、同平章事、景靈宮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貶寇準衡州司馬,是時寇準病篤,詔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陽)任,病故于竹榻之上,衡州團練副使李迪迎寇準尸靈厝于衡州(今衡陽市)岳屏山花藥寺,妻子宋氏奏乞歸葬故里。皇佑四年,詔翰林學士孫抃撰神道碑,帝為篆其首曰“旌忠”。寇準善詩能文,七絕尤有韻味,今傳《寇忠愍詩集》三卷。
《蓮》寇準 翻譯、賞析和詩意
《蓮》是宋代文人寇準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蓮花的景象,展現了蓮花的高雅和堅韌之美,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自然界的贊美和對人生的思考。下面是《蓮》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數柄疏荷出小池,
幽香深謝好風吹。
曉來秋氣凝清露,
似學湘妃怨九嶷。
詩意:
這首詩以蓮花為主題,描繪了蓮花在清晨中從小池中綻放的美麗景象。蓮花在微風的吹拂下,發出幽香,展示了它的高雅和堅韌。詩人通過描繪蓮花的細膩和美麗,表達了對自然界的贊美之情。同時,詩中還融入了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慨,將湘妃怨九嶷的傳說與蓮花聯系在一起,表達了對命運坎坷的感觸。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蓮花的景象,通過對蓮花的觀察和描寫,展示了蓮花的高雅之美。蓮花由小池中生長而出,表現出一種純凈和自然的姿態。蓮花散發出幽香,受到清晨微風的吹拂,展示了它的高潔和堅韌,這也可以被視為詩人對高尚品質和精神追求的贊美。
詩的后兩句"曉來秋氣凝清露,似學湘妃怨九嶷"則與蓮花的描寫產生了一定的聯想。湘妃是指嫦娥,九嶷是指天上的仙山。這里的"曉來秋氣凝清露"描繪了秋天清晨的景象,蓮花的清新與秋氣凝結的清露相呼應。而"似學湘妃怨九嶷"則暗示了蓮花在寂寞中開放,宛如湘妃對九嶷的思念之情。通過將蓮花與湘妃的傳說聯系在一起,詩人表達了對命運坎坷和寂寞困頓的感慨。
這首詩以自然景物為基礎,通過簡潔而準確的描寫,展示了蓮花的高雅之美,并通過與湘妃的聯想,融入了對人生的深思和感慨。整首詩以清新、高潔的意境,向讀者傳遞了一種淡泊寧靜、超脫塵俗的境界。
《蓮》寇準 拼音讀音參考
lián
蓮
shù bǐng shū hé chū xiǎo chí, yōu xiāng shēn xiè hǎo fēng chuī.
數柄疏荷出小池,幽香深謝好風吹。
xiǎo lái qiū qì níng qīng lù, shì xué xiāng fēi yuàn jiǔ yí.
曉來秋氣凝清露,似學湘妃怨九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