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再和十首》 蘇轍

    張公詩社見公名。
    白首山城嘆不平。
    坐客要聞新樂府,應須湓口琵琶聲。
    分類:

    作者簡介(蘇轍)

    蘇轍頭像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謚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

    《再和十首》蘇轍 翻譯、賞析和詩意

    《再和十首》是蘇轍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張公詩社見公名。
    白首山城嘆不平。
    坐客要聞新樂府,
    應須湓口琵琶聲。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蘇轍再次和張公詩社合作創作的情景。蘇轍白發蒼蒼地呆在山城里,對于自己的境遇感到不平。然而,他坐在聽眾中,期待能夠傾聽到新的樂府之作,特別是湓口琵琶的悠揚聲音。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而樸素的語言展現了蘇轍內心的情感和對文學的熱愛。蘇轍自稱為"公",表明他在文學界的聲名已經廣為人知。然而,他在山城中白發蒼蒼,暗示了他的歲月已經不再年輕,對于自己的成就感到遺憾和不平。盡管如此,他仍然懷抱著對新作品的期待,坐在聽眾中等待著新的樂府之作。其中特別提到了湓口琵琶的聲音,這是指一種琵琶演奏的技法,蘇轍希望能夠聽到琵琶悠揚的旋律,以滿足他對美的追求和對藝術的熱愛。

    整首詩詞表達了蘇轍作為詩人和文學愛好者的堅持和追求。盡管他已經年老,但他仍然對文學保持著濃厚的興趣,希望能夠聽到新的作品,欣賞美妙的琵琶聲音。這首詩詞展現了蘇轍對于文學的熱愛和對美的追求,也反映了他在宋代文學界的地位和影響力。

    * 此內容來自古詩詞愛好者,僅供參考

    《再和十首》蘇轍 拼音讀音參考

    zài hé shí shǒu
    再和十首

    zhāng gōng shī shè jiàn gōng míng.
    張公詩社見公名。
    bái shǒu shān chéng tàn bù píng.
    白首山城嘆不平。
    zuò kè yào wén xīn yuè fǔ, yīng xū pén kǒu pí pá shēng.
    坐客要聞新樂府,應須湓口琵琶聲。

    網友評論


    更多詩詞分類

    * 《再和十首》專題為您介紹再和十首古詩,再和十首蘇轍的古詩全文、翻譯備注、注釋釋文、拼音讀音、品鑒賞析、古詩詩意以及網友評論信息。
  • <td id="aya4y"><option id="aya4y"></option></td>
  • <td id="aya4y"></td>
    <xmp id="aya4y">
    <noscript id="aya4y"></noscript>
  • 蜜桃麻豆www久久国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