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邙山》 汪元量
芒芒北邙山,高墳盡無主。
惟有石麒麟,相向立秋雨。
惟有石麒麟,相向立秋雨。
分類:
作者簡介(汪元量)
汪元量(1241~1317年后)南宋末詩人、詞人、宮廷琴師。字大有,號水云,亦自號水云子、楚狂、江南倦客,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琳第三子。度宗時以善琴供奉宮掖。恭宗德祐二年(1276)臨安陷,隨三宮入燕。嘗謁文天祥于獄中。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出家為道士,獲南歸,次年抵錢塘。后往來江西、湖北、四川等地,終老湖山。詩多紀國亡前后事,時人比之杜甫,有“詩史”之目,有《水云集》、《湖山類稿》。
《北邙山》汪元量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北邙山》
朝代:宋代
作者:汪元量
芒芒北邙山,高墳盡無主。
惟有石麒麟,相向立秋雨。
詩意和賞析:
《北邙山》是汪元量的作品,描繪了北邙山的景象和其中的石麒麟。北邙山高聳入云,群山起伏,給人以壯麗的感覺。然而,山上的高墳卻無人問津,失去了主人。在這寂寥的景象中,唯有一尊石麒麟矗立其中,與秋雨相對。
這首詩以北邙山作為背景,通過描述高墳無主的景象,表達了時光流轉、歷史更迭的無情。高墳是古人為紀念英名者而修建的,但如今卻荒廢無人,顯示出時代的變遷和人事的消逝。然而,石麒麟作為唯一的存在,成為了這個荒山中的孤獨見證。它與秋雨相對立,似乎在默默訴說著歷史的滄桑和歲月的變遷。
這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北邙山的觀察和思考,寄托了對歷史的思念和對人事更迭的感慨。通過山和石麒麟的對比,凸顯了歷史的無常和生命的短暫。整首詩情感深沉,給人以深思與凄涼之感,同時也啟發人們對于時間流逝和生命意義的思考。
《北邙山》汪元量 拼音讀音參考
běi máng shān
北邙山
máng máng běi máng shān, gāo fén jǐn wú zhǔ.
芒芒北邙山,高墳盡無主。
wéi yǒu shí qí lín, xiāng xiàng lì qiū yǔ.
惟有石麒麟,相向立秋雨。
網友評論
更多詩詞分類
* 《北邙山》專題為您介紹北邙山古詩,北邙山汪元量的古詩全文、翻譯備注、注釋釋文、拼音讀音、品鑒賞析、古詩詩意以及網友評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