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樂天詠老見示》 劉禹錫
身瘦帶頻減,發稀冠自偏。
廢書緣惜眼,多炙為隨年。
經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
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作者簡介(劉禹錫)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漢族,中國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陽,唐朝文學家,哲學家,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后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據湖南常德歷史學家、收藏家周新國先生考證劉禹錫被貶為朗州司馬其間寫了著名的“漢壽城春望”。
酬樂天詠老見示評說
劉禹錫和白居易晚年都患眼疾、足疾,看書、行動多有不便,從這點上說,他們是同病相憐了,面對這樣的晚景,白居易產生了一種消極、悲觀的情緒,并且寫了《詠老贈夢得》一首給劉禹錫(字夢得):“與君俱老矣,自問老何如?眼澀夜先臥,頭慵朝未梳。有時扶杖出,盡日閉門居。懶照新磨鏡,休看小字書。情於故人重,跡共少年疏。唯是閑談興,相逢尚有馀。”
劉禹錫讀了白居易的詩,寫了《酬樂天詠老見示》回贈:“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身瘦帶頻減,發稀帽自偏。廢書緣惜眼,多灸為隨年。經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第一部分分頭兩句:“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意思是說:人誰不顧慮,不怕老,老了又有誰來憐惜你呢?下四句:“身瘦帶頻減,發稀帽自偏。廢書緣惜眼,多灸為隨年。”意思是說:身體消瘦衣帶常常緊縮,頭發稀疏帽子便自動偏斜,為了愛惜眼睛而廢棄書籍不讀了,經常請醫生調理、治療,是為了延年益壽。這一部分是承接白居易原詩而來的,表示了對白居易的“詠老”思想情懷的回應,說明在對“老”的看法上頗有同感。讀來極為親切。
后六句詩意思產生了巨大的轉折,詩情一振而起,“經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頭兩句“經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是說人老了經歷的事多,理解也深刻透徹,看人也像看山河一樣,一目了然,有很深的洞察力。下兩句“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思考深刻,濃縮著人生的精華;認識全面,充滿著一種辯證思想;感情深摯,表達了詩人對老朋友的真情關愛和真誠勸勉。末兩句“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桑榆,喻日暮。是說:不要說日到桑榆已是晚景了,而撒出的晚霞還可以照得滿天彤紅、燦爛無比呢!這里詩人用一個令人神往的深情比喻,托出了一種豁達樂觀、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酬樂天詠老見示賞析
詩的前六句承接白居易的原唱,表示對白居易的關于“老”的看法頗有同感。一二句寫“顧老”是人之常情,人們誰都顧慮衰老,老了就沒有人憐惜。接著四句進一步交代了“顧老”的原因,詩人用形象的語言作了描繪:因為衰老,身體一天天消瘦,腰帶要不斷地緊縮,頭發漸漸稀疏,帽子就自然要偏斜。書卷廢置不看,是為了保護眼睛;經常用艾灸,是為了延年益壽。
“經事還諳事……下此便翛然”四句從另一個方面談了對“老”的看法,是針對白居易的“傷老”而言。劉禹錫認為,老固然有老的短處,但是老也有老的長處。老的短處是體衰多病,“身瘦帶頻減,發稀帽自偏。”老的長處是閱歷豐富,“經歷還諳事,閱人如閱川。”年歲大了,經歷的事多了,了解的事理也多,看見過的人多了,閱歷也就更加深廣。仔細想起來,這也是一件幸事。所以詩人吟道:“下此便翛然。”詩人勸慰他的朋友對待衰老不要過多的憂慮,只要正確對待,便可翛然自樂。
最后兩句是全詩點睛之筆,意境優美。氣勢豪放,大有曹操“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之概。詩人面對衰老,不消極,不悲觀,要用有生之年撒出滿天的紅霞。這兩句詩既是詩人的內心世界的自我剖白,又是對老朋友白居易的寬慰和鼓勵。
這首詩前后兩段一反一正,轉折自然,很有辯證的觀點和說服力量。最后兩句尤為精辟,實為警策之語,后人多以此自勉自勵。
酬樂天詠老見示創作背景
唐文宗開成元年(836),六十四歲的劉禹錫以太子賓客的身份分司東都洛陽,實際上等于退出了政治舞臺;此時,他的同齡人白居易以同樣的身份留居洛陽也已三年。
這兩位早已是詩文至交,在經歷了長期的仕途輾轉、閱盡了人世滄桑之后;終于相聚在一起,彼此都十分高興。
兩人又是詩壇宿將,自然少不了詩歌唱酬;由于又都垂垂已老,并同患有足疾、眼疾,更免不了同病相憐。對于老病,白居易有時很通達,他在《覽鏡喜老》中就說過:“晚衰勝早夭,此理決不疑。
可是,有時也不免感傷,他在寫給劉禹錫的《詠老贈夢得》一詩中,便表現出了對衰老的一種消極悲觀情緒:“與君俱老也,自問老何如?
眼澀夜先臥,頭慵朝未梳。有時扶杖出,盡日閉門居。懶照新磨鏡,休看小字書。情與故人重,跡共少年疏。唯是閑談興,相逢尚有余。”劉禹錫便寫了這首答詩。
《酬樂天詠老見示》劉禹錫 拼音讀音參考
chóu lè tiān yǒng lǎo jiàn shì
酬樂天詠老見示
rén shuí bù gù lǎo, lǎo qù yǒu shuí lián.
人誰不顧老,老去有誰憐。
shēn shòu dài pín jiǎn, fā xī guān zì piān.
身瘦帶頻減,發稀冠自偏。
fèi shū yuán xī yǎn, duō zhì wèi suí nián.
廢書緣惜眼,多炙為隨年。
jīng shì hái ān shì, yuè rén rú yuè chuān.
經事還諳事,閱人如閱川。
xì sī jiē xìng yǐ, xià cǐ biàn xiāo rán.
細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
mò dào sāng yú wǎn, wèi xiá shàng mǎn tiān.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