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平江陳侍郎十絕》 張元干
大朝不復見丙午,二老信然成古丘。
作者簡介(張元干)

元干出身書香門第。其父名動,進士出身,官至龍圖閣直學士,能詩。張元干受其家風影響,從小聰明好學,永泰的寒光閣、水月亭是他幼年生活和讀書處。十四五歲隨父親至河北官廨(在臨漳縣)已能寫詩,常與父親及父親的客人唱和,人稱之“敏悟”。
《上平江陳侍郎十絕》張元干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上平江陳侍郎十絕》是宋代張元干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述了陳侍郎在平江時的境遇和他與另一位老人的交談。
詩詞中的譯文如下:
常佩了堂一則語,
睢陽舉似劉潞州。
大朝不復見丙午,
二老信然成古丘。
詩詞的詩意表達了作者對陳侍郎的景仰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
在這首詩詞中,作者提到了陳侍郎(陳樞密之子陳升之)在平江時的言談風采,表達了對他的贊美和敬佩。"常佩了堂一則語"意味著陳侍郎常常在堂上引經據典,言辭優美。"睢陽舉似劉潞州"則是對陳侍郎的進一步贊美,將他與當時有名的文學家劉潞州相提并論,顯示出他的才華和地位。
接下來的兩句"大朝不復見丙午,二老信然成古丘"表達了時光流轉的感慨。"大朝不復見丙午"指的是宋朝的盛世已經過去,時光已經流轉到了丙午年(指宋仁宗時期)。"二老"指的是陳侍郎和另一位老人,他們已經年邁,時光的流轉使得他們逐漸成為過去的風景,"成古丘"意味著他們已經成為歷史中的遺跡。
整首詩詞通過對陳侍郎的贊美和對時光流逝的感慨,展示了作者對文化和歷史的關注,同時也反映了對過去輝煌時代的懷念和對人生短暫性的思考。
《上平江陳侍郎十絕》張元干 拼音讀音參考
shàng píng jiāng chén shì láng shí jué
上平江陳侍郎十絕
cháng pèi le táng yī zé yǔ, suī yáng jǔ shì liú lù zhōu.
常佩了堂一則語,睢陽舉似劉潞州。
dà cháo bù fù jiàn bǐng wǔ, èr lǎo xìn rán chéng gǔ qiū.
大朝不復見丙午,二老信然成古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