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蓮曲(二首)》 楊維楨
下作鎖子藕,上作雙頭花。
作者簡介(楊維楨)

楊維楨(1296—1370)元末明初著名詩人、文學家、書畫家和戲曲家。字廉夫,號鐵崖、鐵笛道人,又號鐵心道人、鐵冠道人、鐵龍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號老鐵、抱遺老人、東維子,會稽(浙江諸暨)楓橋全堂人。與陸居仁、錢惟善合稱為“元末三高士”。楊維禎的詩,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樂府詩,既婉麗動人,又雄邁自然,史稱“鐵崖體”,極為歷代文人所推崇。有稱其為“一代詩宗”、“標新領異”的,也有譽其“以橫絕一世之才,乘其弊而力矯之”的,當代學者楊鐮更稱其為“元末江南詩壇泰斗”。有《東維子文集》、《鐵崖先生古樂府》行世。
《采蓮曲(二首)》楊維楨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采蓮曲(二首)》
作者:楊維楨(元代)
【詩詞中文譯文】
采蓮曲(二首)
同生愿同死,死葬清泠洼。
下作鎖子藕,上作雙頭花。
【詩意和賞析】
楊維楨的《采蓮曲(二首)》是一首充滿了寓意和情感的詩詞。詩中的意象主要圍繞著采蓮的場景展開,融合了生死、愛情和美感等多個主題。
首先,詩中表達了一種情感上的承諾和忠誠。"同生愿同死"這句話表達了詩人對于與所愛之人生死相隨的愿望,暗示了他對于愛情的堅定和執著。這種承諾和忠誠超越了生命的界限,顯示了作者對于愛情的至高追求。
其次,詩中的清泠洼和鎖子藕、雙頭花等景物形象,增添了一種靜謐和神秘的氛圍。清泠洼是一個靜靜的境地,象征著純潔和平靜。而鎖子藕和雙頭花則展現了采蓮者的技巧和智慧,也給人以奇特和神秘的感覺。這些景物的描繪使整首詩詞充滿了自然的美感和詩意,使讀者在想象中能夠感受到采蓮的過程,進而引發對生命和愛情的思考。
總的來說,楊維楨的《采蓮曲(二首)》以簡潔而富有表現力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于愛情的追求和對生命的思考。通過描繪采蓮的景象和運用隱喻手法,詩詞傳達了一種超越形式的情感和美感,使讀者在欣賞詩詞的同時也能夠從中汲取到哲理和啟示。
《采蓮曲(二首)》楊維楨 拼音讀音參考
cǎi lián qū èr shǒu
采蓮曲(二首)
tóng shēng yuàn tóng sǐ, sǐ zàng qīng líng wā.
同生愿同死,死葬清泠洼。
xià zuò suǒ zǐ ǒu, shàng zuò shuāng tóu huā.
下作鎖子藕,上作雙頭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