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即事九首》 李廌
老不禁春惱,應知老易欺。
作者簡介(李廌)
李廌(zhì)(1059-1109) 北宋文學家。字方叔,號德隅齋,又號齊南先生、太華逸民。漢族,華州(今陜西華縣)人。6歲而孤,能發奮自學。少以文為蘇軾所知,譽之為有“萬人敵”之才。由此成為“蘇門六君子”之一。中年應舉落第,絕意仕進,定居長社(今河南長葛縣),直至去世。文章喜論古今治亂,辨而中理。
《春日即事九首》李廌 翻譯、賞析和詩意
《春日即事九首》是宋代詩人李廌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春日即事九首
毛桃猶帶蕊,青杏已團枝。
老不禁春惱,應知老易欺。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春天的景象,以毛桃和青杏為主要意象。毛桃尚未完全開放,仍帶有花蕊;而青杏則已經長滿了枝條上。詩人通過描寫這兩種不同狀態的果樹,表達了自己對老去的感慨和對時光流轉的思考。他意識到老年人常常被年輕的春天所困擾,并感嘆老年易受欺負。
賞析:
這首詩采用了七言絕句的形式,四句短小精悍,表達了深刻的情感和思考。詩人通過對毛桃和青杏的描繪,將自然景物與人生的境遇相結合,展現了歲月無情的變遷和人生的無奈。詩中的"毛桃"和"青杏"是以景物為載體,寄托了詩人對老年時光的體驗和感慨。"毛桃"和"青杏"的對比,更凸顯了詩人對老年易被忽視和欺負的擔憂。整首詩以簡潔而深刻的形式,表達了詩人對老年時光的思考,同時也喚起了讀者對生命流轉和老年境遇的共鳴。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反映了詩人對老年時光的感慨和對老年境遇的思考。它以簡潔的語言和深刻的意境,讓讀者能夠感受到歲月變遷和生命無常的真實感受。同時,詩人對老年易被忽視和欺負的憂慮也引發了讀者對尊重和關愛老年人的思考。整首詩以寥寥數語,折射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展示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人生的獨特洞察力。
《春日即事九首》李廌 拼音讀音參考
chūn rì jí shì jiǔ shǒu
春日即事九首
máo táo yóu dài ruǐ, qīng xìng yǐ tuán zhī.
毛桃猶帶蕊,青杏已團枝。
lǎo bù jīn chūn nǎo, yīng zhī lǎo yì qī.
老不禁春惱,應知老易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