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滿趨朝留滯吳門即事書懷十首》 仲并
向令未解邊城戍,能對東風一笑無。
作者簡介(仲并)
約公元一一四七年前后在世]字彌性,江都(今江蘇揚州)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宋高宗紹興中前后在世。幼好學強記,其母嘗屏其所觀書,幾上僅余臺歷一冊,明旦默記,纖悉不誤。高宗紹興二年(一一三二)進士,調平江府學教授。五年,通判湖州。七年,以張浚薦召至闕,為秦檜所阻,出通判鎮江府。十六年,為言者所劾,降二官(《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五五),自是閑退二十年。孝宗隆興元年(一一六三),擢光祿丞,晚知蘄州。
《官滿趨朝留滯吳門即事書懷十首》仲并 翻譯、賞析和詩意
《官滿趨朝留滯吳門即事書懷十首》是宋代文學家仲并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表達了詩人身在滿朝文官之中,卻心系故鄉吳門的情懷,以及對邊城戍衛的思念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春天什么時候穿上盛裝,歌頌儒雅的雩舞呢?
鳳凰池如今成了魯國真正的儒家圣地。
我向朝令尚未解除邊城戍衛之責,
卻能面對東風,毫無憂愁地微笑。
這首詩詞寄托了仲并對故鄉吳門的思戀之情。詩人身為一位官員,盡管在官場中飽受憂慮和束縛,但他心中始終保持著對家鄉的深摯感情。他渴望春天的盛裝,想象著能夠欣賞到古老的雩舞儀式,表達了對傳統文化的熱愛和向往。
詩中提到的鳳凰池被詩人視為魯國儒家文化的象征,顯示了他對儒家學說的崇敬和向往。這也暗示了詩人對于道德倫理和文化傳統的重視,以及對于修養和治理的追求。
詩的后半部分表達了詩人對于邊城戍衛的思念之情。他雖然身在京城,但內心卻牽掛著邊疆的安危。他希望自己能夠早日解除官職的束縛,回到邊城擔任戍衛之責,保家衛國。盡管如此,詩人依然保持著樂觀的態度,面對東風微笑,表達出對未來的希望和豁達的心態。
這首詩詞通過對家鄉和邊疆的思念,展現了仲并對于傳統文化和社會責任的關注。同時,詩中的樂觀主義態度也體現了詩人對未來的希望和對命運的積極應對。整首詩深情而豪放,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復雜的情感,展示了仲并獨特的才華和對生活的獨到見解。
《官滿趨朝留滯吳門即事書懷十首》仲并 拼音讀音參考
guān mǎn qū cháo liú zhì wú mén jí shì shū huái shí shǒu
官滿趨朝留滯吳門即事書懷十首
chūn fú hé dāng yǒng wǔ yú, fèng chí jīn shì lǔ zhēn rú.
春服何當詠舞雩,鳳池今是魯真儒。
xiàng lìng wèi jiě biān chéng shù, néng duì dōng fēng yī xiào wú.
向令未解邊城戍,能對東風一笑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