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巖雜詠·濺石》 曾協
不知來遠近,常作對床聲。
作者簡介(曾協)
曾協(?-1173)字同季,號云莊。南豐(今屬江西省)人。南宋詩人。著名宋朝官吏。曾肇之孫。曾鞏之侄孫。宋紹興年間,舉進士不第,以蔭授長興、遷嵊縣丞,繼為鎮江、臨安通判。孝宗乾道七年(1171)知吉州,改撫州(《宋會要輯稿》職官六一之五四、 五五),終知永州(今湖南零陵)。乾道九年(1173)卒。善詩文。世稱“南豐七曾”(曾鞏、曾肇、曾布、曾紆、曾纮、曾協、曾敦)。
《紫巖雜詠·濺石》曾協 翻譯、賞析和詩意
《紫巖雜詠·濺石》是宋代詩人曾協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濺石聲聲細雨滴,悠揚排解炎熱的夏季。潺潺流水悅耳,歡快地奏響晴朗的夜晚。這濺石之聲,我并不知道它來自何方,遙遠的遠處還是近在咫尺,卻常常陪伴在我對床的旁邊。
這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表達了詩人對夏日的炎熱和悶熱的排遣,以及對夜晚清涼和寧靜的向往。詩人通過描繪細雨滴落和流水聲潺潺的場景,將讀者帶入一個涼爽而宜人的夜晚。濺石聲細膩而悠揚,給人以愉悅的感覺,同時也展現了自然界的美妙與神奇。
詩人在描述濺石聲的同時,表達了自己對于生活中的一種期待和追求。濺石聲雖然近在身邊,但它的來遠近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它持續地陪伴在詩人的身邊,時刻提醒著他寧靜與安逸的存在。這種對濺石聲的感知和珍惜,可以理解為詩人對生活中細微而美好事物的關注和贊美。
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內心情感的交融,詩人以簡潔而優美的語言,展示了對夏季炎熱的排遣和對夜晚寧靜的向往。這首詩詞通過對細雨滴和濺石聲的描繪,傳達了一種平和、寧靜的意境,引導讀者放松身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與寧靜。同時也表達了對生活中細微之處的敏感和對美好事物的贊美。
《紫巖雜詠·濺石》曾協 拼音讀音參考
zǐ yán zá yǒng jiàn shí
紫巖雜詠·濺石
xī lì pái yán shǔ, chán yuán nòng wǎn qíng.
淅瀝排炎暑,潺湲弄晚晴。
bù zhī lái yuǎn jìn, cháng zuò duì chuáng shēng.
不知來遠近,常作對床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