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 姜特立
雖云強聒人憎惡,也勝低頭推糞丸。
作者簡介(姜特立)
姜特立[公元?年至一一九二年左右],字邦杰,浙江麗水人。生年不詳,卒于宋光宗紹熙中。以父恩補承信郎。淳熙中,(公元一一八一年左右)累遷福建兵馬副都監;擒海賊姜大獠。趙汝愚薦于朝,召見,獻詩百篇。除閣門舍人,充太子宮左右春坊。太子即位,除知閣門事。恃恩縱恣,遂奪職。帝頗念舊,復除浙東馬步軍副總管。寧宗時,官終慶遠軍節度使。特立工于詩,意境超曠。作有《梅山稿》六卷,續稿十五卷,《直齋書錄解題》行于世。
《蟬》姜特立 翻譯、賞析和詩意
《蟬》是姜特立創作的一首宋代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自下高升木杪問,風為呼吸露為餐。
雖云強聒人憎惡,也勝低頭推糞丸。
詩意:
這首詩以蟬為主題,表現了蟬在自然界中的生存狀態和生命態度。蟬是夏季的代表性昆蟲,以其嘹亮的鳴叫聲而聞名。詩詞通過蟬的形象來探討人生的價值觀和生命的意義。
賞析:
詩的開頭寫道“自下高升木杪問”,形象地描繪了蟬在高處鳴叫的情景。蟬身處高處,以嘹亮的聲音問候著遠方。接著,“風為呼吸露為餐”,描繪了蟬以風作為呼吸的依靠,以露水作為滋養的食物。這里,蟬以自然元素為生命的支撐,表現出一種依賴于自然、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態度。
然后,詩中提到雖然有人討厭蟬的高亢聲音,但仍然比那些屈從于低下境地的人更勝一籌。這里蟬與低頭推糞的人形成對比,暗示了蟬對于人生態度的思考。盡管蟬的聲音被認為吵鬧,但蟬堅持發出聲音,象征著堅守真實自我的勇氣和追求獨立的精神。
整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通過蟬這一形象寓意,寄托了作者對于人生態度的思考和表達。蟬在自然界中以其獨特的聲音和生存方式,傳遞出一種積極向上、追求自由與獨立的精神,引發人們對于生命價值和自我意識的思考。
《蟬》姜特立 拼音讀音參考
chán
蟬
zì xià gāo shēng mù miǎo wèn, fēng wèi hū xī lù wèi cān.
自下高升木杪問,風為呼吸露為餐。
suī yún qiáng guā rén zēng wù, yě shèng dī tóu tuī fèn wán.
雖云強聒人憎惡,也勝低頭推糞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