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歌謠辭·鄴城童子謠》 李賀
將黑丸,斫文吏。
棘為鞭,虎為馬。
團團走,鄴城下。
切玉劍,射日弓。
獻何人,奉相公。
扶轂來,關右兒。
香掃途,相公歸。
作者簡介(李賀)

李賀(約公元791年-約817年),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后裔。有“詩鬼”之稱,是與“詩圣”杜甫、“詩仙”李白、“詩佛”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有《雁門太守行》、《李憑箜篌引》等名篇。著有《昌谷集》。李賀是中唐的浪漫主義詩人,與李白、李商隱稱為唐代三李。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一個代表者。他所寫的詩大多是慨嘆生不逢時和內心苦悶,抒發對理想、抱負的追求;對當時藩鎮割據、宦官專權和人民所受的殘酷剝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壓城城欲摧”,“雄雞一聲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李賀的詩作想象極為豐富,經常應用神話傳說來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稱他為“鬼才”,“詩鬼”,創作的詩文為“鬼仙之辭”。有“‘太白仙才,長吉鬼才’之說。李賀是繼屈原、李白之后,中國文學史上又一位頗享盛譽的浪漫主義詩人。李賀長期的抑郁感傷,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辭去奉禮郎回昌谷,27歲英年早逝。
《雜歌謠辭·鄴城童子謠》李賀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雜歌謠辭·鄴城童子謠》是唐代詩人李賀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繪了鄴城中一位童子的活動情景。
鄴城中,暮塵起。
在鄴城中,傍晚的塵土升起。
將黑丸,斫文吏。
他手持黑色小球,斬擊文字官吏。
棘為鞭,虎為馬。
將荊棘當作鞭子,虎當作馬匹。
團團走,鄴城下。
他在鄴城下迅速奔跑。
切玉劍,射日弓。
他手握著寶劍,彎弓射向太陽。
獻何人,奉相公。
他獻給誰呢?是為了奉獻給宰相。
扶轂來,關右兒。
他推動車輪,來自關右地區。
香掃途,相公歸。
他用香水清掃道路,為了迎接宰相的歸來。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鄴城的童子行動,表達了一種放浪不羈、不拘一格的精神。童子化身為鄴城的掌舵人,在黑丸、棘鞭等非常規的道具中展現了自己獨特的力量和勇氣。他駕馭著虎馬奔馳,用玉劍射日,象征著他的無所畏懼和無窮的想象力。最后,他用清香來迎接相公的歸來,展示了他的熱情和對有序社會的渴望。
整首詩以簡短、活潑的描寫方式,將童子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現在讀者面前,富有童真和想象力。通過對于自由與夢想的追求,以及對于傳統秩序的顛覆,展現了李賀詩歌中常見的反叛精神和對于現實世界的不滿。
《雜歌謠辭·鄴城童子謠》李賀 拼音讀音參考
zá gē yáo cí yè chéng tóng zǐ yáo
雜歌謠辭·鄴城童子謠
yè chéng zhōng, mù chén qǐ.
鄴城中,暮塵起。
jiāng hēi wán, zhuó wén lì.
將黑丸,斫文吏。
jí wèi biān, hǔ wèi mǎ.
棘為鞭,虎為馬。
tuán tuán zǒu, yè chéng xià.
團團走,鄴城下。
qiè yù jiàn, shè rì gōng.
切玉劍,射日弓。
xiàn hé rén, fèng xiàng gōng.
獻何人,奉相公。
fú gǔ lái, guān yòu ér.
扶轂來,關右兒。
xiāng sǎo tú, xiàng gōng guī.
香掃途,相公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