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素律公帖贊》 岳珂
雜真行,世所無。
妙之臻,理不殊。
盍反觀,同其初。
作者簡介(岳珂)
岳珂(公元1183~公元1243) ,南宋文學家。字肅之,號亦齋,晚號倦翁。相州湯陰(今屬河南)人。寓居嘉興(今屬浙江)。岳飛之孫,岳霖之子。宋寧宗時,以奉議郎權發遣嘉興軍府兼管內勸農事,有惠政。自此家居嘉興,住宅在金佗坊。嘉泰末為承務郎監鎮江府戶部大軍倉,歷光祿丞、司農寺主簿、軍器監丞、司農寺丞。嘉定十年(公元1217),出知嘉興。十二年,為承議郎、江南東路轉運判官。十四年,除軍器監、淮東總領。寶慶三年(公元1227),為戶部侍郎、淮東總領兼制置使。
《憶素律公帖贊》岳珂 翻譯、賞析和詩意
《憶素律公帖贊》是宋代岳珂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表達了對已故的素律公(即蘇軾)的懷念之情,贊美了他在草書和行書方面的卓越才能,并思考了藝術的升華與初衷的關系。
這首詩詞的譯文如下:
噫,懷念素律公,他擅長草書。雜真行,世間無出其右者。他的藝術達到了巔峰,超越了常人。為何不反觀自己,回到最初的狀態呢?
這首詩詞的詩意表達了對素律公的深深懷念之情。素律公是指蘇軾,他是北宋時期的一位杰出文人。詩人岳珂在這首詩中贊美了蘇軾在草書和行書方面的才華,將其稱為世間無與倫比的人物。他認為蘇軾的藝術造詣達到了非凡的境界,超越了常人的能力。然而,詩人在最后兩句表達了一種思考和反思的情感。他呼喚讀者不僅要欣賞蘇軾的藝術成就,還要反觀自己,思考自己最初追求藝術的初衷和狀態。這種思考可以被解讀為對藝術人生的思索,以及對藝術家在創作過程中保持初心的重要性的思考。
這首詩詞通過對蘇軾的贊美和自省,傳達了一種對藝術家的敬意和對藝術追求的思考。它提醒人們不僅要欣賞藝術家的杰出才能,還要思考自己在追求藝術的道路上是否保持了最初的初心。這種思考不僅適用于藝術領域,也可以延伸到人生的其他方面。它鼓勵人們在成長和發展的過程中時刻保持對自我和內心的反觀,不斷追尋最初的夢想和初衷。
《憶素律公帖贊》岳珂 拼音讀音參考
yì sù lǜ gōng tiē zàn
憶素律公帖贊
yī huái sù, shàn cǎo shū.
噫懷素,善草書。
zá zhēn xíng, shì suǒ wú.
雜真行,世所無。
miào zhī zhēn, lǐ bù shū.
妙之臻,理不殊。
hé fǎn guān, tóng qí chū.
盍反觀,同其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