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鏡》 白居易
皎皎青銅鏡,斑斑白絲鬢。
豈復更藏年,實年君不信。
豈復更藏年,實年君不信。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照鏡》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照鏡
皎皎青銅鏡,斑斑白絲鬢。
豈復更藏年,實年君不信。
譯文:這面明亮的青銅鏡,反射出了斑斑白發的人。哪里還需要隱藏歲月,實際的年齡有君主并不相信。
詩意:這首詩描繪了一個人面對鏡子看自己的形象,他的頭發已變得花白,但他并不相信自己的真實年齡。詩中暗喻了人們對年齡的不愿意承認和接受的態度。
賞析:這首詩以簡潔而直接的語言,表達了人們對自己年齡的敏感和不滿。作為唐代著名的詩人和政治家,白居易在詩中準確地捕捉了人們的心理狀態,通過青銅鏡和白發的形象,揭示了人們對年齡的恐懼和不愿意面對真實的自己。詩中的語言簡潔而質樸,卻意味深長,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照鏡》白居易 拼音讀音參考
zhào jìng
照鏡
jiǎo jiǎo qīng tóng jìng, bān bān bái sī bìn.
皎皎青銅鏡,斑斑白絲鬢。
qǐ fù gèng cáng nián, shí nián jūn bù xìn.
豈復更藏年,實年君不信。
網友評論
更多詩詞分類
* 《照鏡》專題為您介紹照鏡古詩,照鏡白居易的古詩全文、翻譯備注、注釋釋文、拼音讀音、品鑒賞析、古詩詩意以及網友評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