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秋閑居》 白居易
秋庭不掃攜藤杖,閑蹋梧桐黃葉行。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晚秋閑居》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晚秋閑居
地僻門深少送迎,
披衣閑坐養幽情。
秋庭不掃攜藤杖,
閑蹋梧桐黃葉行。
中文譯文:
在偏僻的地方,門深處幾乎沒有人來送迎。
我披上衣服,閑坐著陶冶幽情。
秋天的庭院沒有打掃,我攜帶著藤杖,
漫步在黃葉飄落的梧桐樹下。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晚秋的閑居景象。詩人身處偏僻的地方,門深處少有人來往。他披上衣服,靜坐在屋里,享受孤獨的自在。秋天的庭院荒蕪,沒有人打掃,詩人帶著藤杖,自由自在地在黃葉漫天的梧桐樹下漫步。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表達了詩人享受自由自在的生活態度。詩中的地僻門深和少送迎的描寫,暗示了詩人在塵世中渴望獨處的心態。他披衣閑坐,養幽情,將自然與心靈融為一體。詩人沒有倚賴外物,也沒有被隨波逐流的繁華所迷惑,他選擇了跳脫塵世喧囂,享受孤獨和自由的生活。秋庭不掃,攜藤杖踏黃葉的描繪,更加突出了詩人追求寧靜與自然的態度。整首詩樸素而淡雅,展現了一種閑適自在、追求內心平靜的生活理念,充滿了詩人對自由與幸福的追求。
《晚秋閑居》白居易 拼音讀音參考
wǎn qiū xián jū
晚秋閑居
dì pì mén shēn shǎo sòng yíng, pī yī xián zuò yǎng yōu qíng.
地僻門深少送迎,披衣閑坐養幽情。
qiū tíng bù sǎo xié téng zhàng, xián tà wú tóng huáng yè xíng.
秋庭不掃攜藤杖,閑蹋梧桐黃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