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中答招飲者》 白居易
不緣眼痛兼身病,可是尊前第二人。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病中答招飲者》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病中答招飲者
顧我鏡中悲白發,盡君花下醉青春。
不緣眼痛兼身病,可是尊前第二人。
譯文:
我抬頭看著鏡中悲傷的白發,你們在花下盡情地暢飲青春。
雖然我的眼睛疼痛,身體也生病,但在你們的面前,我仍然是第二人。
詩意: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在病中回答宴會邀請的詩作。詩人以自己鏡中的白發表達了自己對年華逝去的感慨。他看到與他同齡的朋友們在花下盡情地飲酒暢談,而他卻因為疾病無法參加他們的歡樂。詩人表達了自己的悲傷和孤獨之情,但他仍然堅持尊重招飲者的身份,自稱是第二人。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在病中對年輕歡樂的向往和思念之情。他通過鏡中的白發,表達了自己對時光的感慨和無力。盡管他身體和眼睛都感到痛苦,但他仍然在詩中保持了詩人的自尊和自愛,尊重招飲者的身份。這種情感的轉變體現了詩人堅強的意志和積極的心態。整首詩景情交融,感人肺腑,充滿了對青春年華的向往和思考,展現了對生命的熱愛和追求美好的精神。
《病中答招飲者》白居易 拼音讀音參考
bìng zhōng dá zhāo yǐn zhě
病中答招飲者
gù wǒ jìng zhōng bēi bái fà, jǐn jūn huā xià zuì qīng chūn.
顧我鏡中悲白發,盡君花下醉青春。
bù yuán yǎn tòng jiān shēn bìng, kě shì zūn qián dì èr rén.
不緣眼痛兼身病,可是尊前第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