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題衰柳》 白居易
不知秋雨意,更遣欲如何。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雨中題衰柳》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雨中題衰柳》是白居易創作的一首唐詩,表達了秋雨中柳樹的凄涼和詩人對逝去的時光的無奈之情。
中文譯文:
濕淋淋的垂下來的綠條狀的柳樹已經彎曲,
寒風中飄蕩的黃色落葉卻多起來。
不知道秋雨的意思是什么,
更讓人不知該怎么辦。
詩意和賞析:
詩人在雨中看到了柳樹的凋謝景象,柳樹被秋雨濕淋淋地彎曲下來,黃葉隨風飄落。詩人對這秋雨的意義感到疑惑,并且無法掌握自己的內心情感,不知如何應對。
通過描繪柳樹和秋雨的景象,詩人表達了自己對時光流逝和歲月無情的思考和感嘆。柳樹作為一種代表離別和寂寞的象征,與詩人此刻的心情相呼應。詩人通過描繪柳樹和秋雨的凄涼形象,表達了自己對時光流逝和無法抗拒的命運感到的無奈和苦悶。
整首詩從形象描寫到抒發內心情感,通過描繪秋雨和柳樹的狀態,以及詩人的思考和感嘆,展示了作者獨特的藝術手法和情感真實的表達。這首詩在意象的選擇、描寫手法和情感表達上都具有唐代詩歌特有的風格和韻味。
《雨中題衰柳》白居易 拼音讀音參考
yǔ zhōng tí shuāi liǔ
雨中題衰柳
shī qū qīng tiáo zhé, hán piāo huáng yè duō.
濕屈青條折,寒飄黃葉多。
bù zhī qiū yǔ yì, gèng qiǎn yù rú hé.
不知秋雨意,更遣欲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