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題卜鋪壁》 王績
不應長賣卜,須得杖頭錢。
作者簡介(王績)

王績(約590~644),字無功,號東皋子,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隋末舉孝廉,除秘書正字。不樂在朝,辭疾,復授揚州六合丞。時天下大亂,棄官還故鄉。唐武德中,詔以前朝官待詔門下省。貞觀初,以疾罷歸河渚間,躬耕東皋,自號“東皋子”。性簡傲,嗜酒,能飲五斗,自作《五斗先生傳》 ,撰 《酒經》 、《酒譜》 。其詩近而不淺,質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曠懷高致,直追魏晉高風。律體濫觴于六朝,而成型于隋唐之際,無功實為先聲。
《戲題卜鋪壁》王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名:《戲題卜鋪壁》
作者:王績
朝代:唐代
中文譯文:
旦逐劉伶去,
宵隨畢卓眠。
不應長賣卜,
須得杖頭錢。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王績寫給卜鋪的題字,詩意簡潔明了,突顯了一個常見民間行業的現實與困惑。
詩的第一句“旦逐劉伶去”,說的是早上劉伶離開后,業主才開門營業,字里行間透露出卜卦行業經營者的苦衷,因為劉伶是有名的游俠和豪杰,卜鋪靠著他的名氣來吸引顧客。而第二句“宵隨畢卓眠”,則表達了主人畢卓晚上在店里睡覺的無奈之態。整體表現了卜卦行業憑借名聲吸引客源,經營者卻往往要以“出血”換取“名氣”的現實情況。
接下來兩句“不應長賣卜,須得杖頭錢”,更是詩意的重點。詩中的“長賣卜”意味著卜卦行業應當不斷賣卜,但卜鋪靠名聲走的路線卻不得不因人而異,這種兩者之間的矛盾顯示了行業的無常性。而“須得杖頭錢”則表達了卜卦行業的實際需求,卜卦師需要生活所需的錢財,這是不可忽視的現實。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揭示了卜卦行業的現實沖突,表達了詩人對于社會現象的關注和思考。通過對行業內部的問題的揭示和思考,該詩賦予了人們對于生活中困境的深刻感悟,然而這也更加彰顯了質樸與淳樸的詩意。
《戲題卜鋪壁》王績 拼音讀音參考
xì tí bo pù bì
戲題卜鋪壁
dàn zhú liú líng qù, xiāo suí bì zhuō mián.
旦逐劉伶去,宵隨畢卓眠。
bù yīng zhǎng mài bǔ, xū de zhàng tóu qián.
不應長賣卜,須得杖頭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