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山寺獨游》 白居易
涂山來去熟,唯是馬蹄知。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涂山寺獨游》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涂山寺獨游
野徑行無伴,僧房宿有期。
涂山來去熟,唯是馬蹄知。
中文譯文:
我獨自在野徑上行走,沒有伴侶相伴,
我在寺廟里住宿,已經約定好了時間。
我頻繁地往涂山去來,已經變得十分熟悉,只有馬蹄聲能夠證明。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詩人獨自去涂山寺尋覓修行之旅的情景。詩人表達了自己獨行的狀態,沒有人陪伴。雖然他前往寺廟,但是他在這里的時間是有限定的。他告訴讀者,他已經多次來往于涂山,對此地已經非常熟悉,只有馬蹄聲能夠證明他曾來過。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文字描繪了詩人的心境和情景。詩人通過描繪自己獨自行走的狀態,表達了對自由和獨立的追求。他在寺廟住宿,體驗寺廟生活,但他并不打算久留,暗示了他對世俗生活的反感。整首詩以一種隱晦的方式展示了詩人內心對修行的向往和對世俗的厭倦。通過輕盈的詩句和清晰的意境,詩人將自然與人生相結合,展現了一種對自由的向往和對無拘無束生活的追求。整首詩簡短精練,直接表達了詩人的思想,給人以深思的啟示和情感的共鳴。
《涂山寺獨游》白居易 拼音讀音參考
tú shān sì dú yóu
涂山寺獨游
yě jìng xíng wú bàn, sēng fáng sù yǒu qī.
野徑行無伴,僧房宿有期。
tú shān lái qù shú, wéi shì mǎ tí zhī.
涂山來去熟,唯是馬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