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登群山樓》 陶弼
止水痕依岸,行云影過山。
作者簡介(陶弼)
陶弼(1015—1078)宋代詩人。字商翁,永州(今湖南省祁陽縣)人。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卒于神宗元豐元年。,年六十四歲。倜儻知兵,能為詩,有“左詩書,右孫吳”之譽。慶歷中(1045年左右)楊畋討湖南猺,授以兵,使往襲,大破之。以功得朔陽主簿,調朔陽令。兩知邕州,綏輯惠養,善政甚多。進西上閣門使,留知順州。交人襲取桄榔,弼獲間諜,諭以逆順,縱之去,終弼任不敢犯。神宗元豐元年(1078年)改東上閣門使,未拜,卒。弼的著作,本有集十八卷,今僅存《邕州小集》一卷,《四庫總目》傳于世。事跡見《豫章先生文集》卷二二《陶君墓志銘》。
《九日登群山樓》陶弼 翻譯、賞析和詩意
《九日登群山樓》是宋代詩人陶弼的作品。這首詩以描繪"九日"的景色為主題,通過娓娓動情的語言,展現了大自然的美麗和變幻。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節日逢上重陽節,
在縣城占據五溪間。
靜止的水留下波痕貼岸,
行進的云在山間顯現。
詩意:
這首詩以重陽節的九日為背景,表現了陶弼對大自然的觀察和感受。他描繪了水面上靜止的波痕,以及山間飄過的行云,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他對九日景象的贊美之情。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生動的語言描繪了重陽節的景色,通過對水和云的描寫,展現了自然界的美妙和變幻。"靜止的水留下波痕貼岸"這句形容了水面上波紋的靜謐之美,使讀者仿佛能夠感受到水面上微微蕩漾的景象。"行進的云在山間顯現"則生動地描繪了云朵在山巔間流動的景象,給人以動態和變幻的感覺。
整首詩以節日為背景,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展示了詩人對大自然的敏銳觀察和細膩感受。詩人以簡潔而準確的語言,將自然景象描摹得栩栩如生,使讀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麗和變幻。這首詩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九日景象的贊美之情,同時也傳遞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然的敬畏之情。
《九日登群山樓》陶弼 拼音讀音參考
jiǔ rì dēng qún shān lóu
九日登群山樓
jié féng chóng jiǔ rì, jùn zhàn wǔ xī jiān.
節逢重九日,郡占五溪間。
zhǐ shuǐ hén yī àn, xíng yún yǐng guò shān.
止水痕依岸,行云影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