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庶子相過》 白居易
殷勤蕭庶子,愛酒不嫌茶。
作者簡介(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鄭。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并稱“劉白”。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陽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
《蕭庶子相過》白居易 翻譯、賞析和詩意
《蕭庶子相過》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作品,詩中通過描寫與庶民生活相接觸的蕭庶子來反映了詩人對人民疾苦的深切關注和對平凡生活的賞識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半日停車馬,
何人在白家。
殷勤蕭庶子,
愛酒不嫌茶。
詩中的“蕭庶子”指的是名叫蕭庶子的人,他在白居易的家中停車歇馬。詩人問蕭庶子來訪的目的是什么。蕭庶子殷勤地熱情接待,并且喜歡喝酒,卻不嫌棄普通的茶。
這首詩描寫了白居易與庶民生活相接觸的場景。白居易是唐代文學家中一位關注民生、平民化寫作最多的文人,他經常與庶民親近,深入了解他們的生活疾苦。這首詩所描寫的是一種與庶民交流的平凡場景,詩人以一種親切的口吻表達了對庶民生活的關注和賞識之情。
通過這種描寫,詩人展現出了他對庶民的深情厚意,反映了他對塵世百態的真摯關注。詩中平凡的場景和樸實的語言,與詩人對現實生活的關注和熱愛息息相關,體現了詩人真摯的情感和真實的寫作風貌。
整首詩在通俗、親切的字句中,透露出對庶民生活的真摯關注和對平凡生活的賞識,展示了詩人的人文關懷和情感世界,給人以溫暖和共鳴之感。
《蕭庶子相過》白居易 拼音讀音參考
xiāo shù zǐ xiāng guò
蕭庶子相過
bàn rì tíng chē mǎ, hé rén zài bái jiā.
半日停車馬,何人在白家。
yīn qín xiāo shù zǐ, ài jiǔ bù xián chá.
殷勤蕭庶子,愛酒不嫌茶。